第六十三章 算计

    第六十三章 算计 (第2/3页)

狠,上一个何崇涣快要年近五十还只是一个知府,这个小子看来能比何崇涣的官道走的更远,侯从杰心底沉了沉,看来赌注还得压得更大些才好。

    摆在杨旭眼前的难题就是粮食不够,地方不够,布匹不够,什么都不够,地方小,县里镇上可买的粮食、肉食、布匹都是小批量的,好在是夏天,自家的三十五亩地上,窑口和教堂除外,周围被窝棚全部占满了,三百多石粮食也就接近两万斤,这一千六百多口子,每人三四斤粮食,也只够三四天的供应,这年代人吃的多,主要是没有副食品,肉食油类光靠粮食糊口,杨旭一边出钱找人去平阳府城购粮,一路在乡宁和周边的粮店购粮。现在的粮价细粮每斤十二文,粗粮在五六文,所谓粗粮就是红薯、高粱一类高产的作物,吃细粮是吃不起,细粮掺和粗粮一起加上油、菜,一天的吃食就得四十两银子,发下来的两千多两军饷吃饭也只够两个月的,没有土地的安置,那些闲置的妇人老人孩子都成了累赘,土地成了现阶段最急需的物资。

    有道是:人上一千,扯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乌泱泱的几乎容不下容脚的地方,幸好旁边连着小山坡,现在上面的树木所剩无几,原本是刘老爷种的杨树几乎被杨旭的人砍光了,用来搭建房屋。看了周围刘家的土地麦子已经收割完毕,现在地上种的玉米高粱已经冒出了芽,杨旭才不管,老子七品官在这小小的村子里,管你谁家的地,马上组织流民铲出四十亩,搭建棚子,管理是个大问题,三名县衙的刀笔小吏登记人口,签卖身契,同乡同村的全部打乱,粗略的分成一百人一堆,从五十多人的家丁中抽调十六个人每人管一队,以家庭为单位,两户搭一个棚子,好在材料山坡上到处都是,刚入夜棚子就搭好了,旷野山地蚊虫肆虐,几乎到处的都是焚烧的艾草之类的熏蚊子草堆。

    妇人被组织起来,把一百匹的布做成短衣短褂,好歹每人一件不需要光着。很多的妇人也有未出阁的女子,也是短衣短褂,虽然不好看,还露着胳膊小腿,如果读书人看到也得道一声粗俗,但是总比破衣烂衫露的地方少。

    第二天,杨旭把壮丁集中起来,说起来这是自己签过卖身契的家丁,也是没办法,如果按照招兵的方式,那军饷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虽说这时候军官扣发饷银很是平常,同时的缺点就是战斗力没法保证,招家丁当兵说起来是明朝时期落伍的军事组织方式,但是这个故人守故土的年代,能留住人同时保证战斗力的唯一方式,杨旭之所以保证每个壮丁都有家庭,也是拴住人心的另一种手段。

    每十人一组,从原来的的五十人小队中,找一个当正目,每十组成一队,设队官一名,

    总共五队,人数555人,正规的绿营把总也就一两百人的队伍,但是杨旭完全把队伍当成团练一样对待,赵河、赵江、黄远征、刘三炮和朱顾各带一队,分别是一队、二队……同样是家仆出身,也是同时期进了杨家门、冯忠义和朱成就有些不太高兴,冯忠义年龄太大,脑袋有些迂腐,朱成年龄太小还有些偷奸耍滑,杨旭不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