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修路

    第九十二章 修路 (第2/3页)

边监督,杨旭还是有些不放心,清朝末年官、吏贪婪的恶名可是如雷贯耳,特意把赵老汉从赵家甸找过来在旁边看着,同时赵老汉带着一帮子熟悉的村民把持着工地上饭菜的进货渠道,进出的钱粮由书吏记录在册。

    杨旭的到来时,大锅前挤了满满当当的人,赵老汉把以前在赵家甸发放饭食的规矩学了个通透,拿着硕大饭勺子在中间的大锣上,敲了几声喊道:“都排队去,不排好喽,不开饭!”看着人群在混乱的涌动着,赵老汉大声的叫喊,“吃饭要有规矩,咱们是人不是喂猪,爷们汉子吃饭板板正正的,挨个来。”

    此时已经天光大亮,杨旭一身官袍总算是到了前面,中国数千年来的官本位制度在底层百姓那里建立起高山仰止的距离和崇高,这个时候“官”在老百姓心里那是被神化的一个位置,七品官员在朝堂之上,连登殿立足的位置都没有但是并不妨碍“他”在底层人民的头上耍威风,无论是俗话中的“灭门的知县”还是百姓嘴里的“县太爷”,“父母官”等等,直接把县令挂在神位之上,一言定生死,一行掌生计,可谓是威风赫赫!

    这时候,一双双眼睛都盯着杨旭,有人大声喊道:“县老爷好!”“县太爷好!”“……”喊什么都有,有的已经下跪了,有的还没看见,有的跪下已经起来了,本来排好的队伍又是乱糟糟的一团,这近一万人的工地,真可谓人山人海,绵延千米,好在隔一百步有一口大锣,开饭的地点是主锣,旁边的敲锣的人看主锣说话——鹦鹉学舌,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杨旭拿起锣锤敲了一声,接着铜锣被依次敲响,人群安静下来了,杨旭清了清嗓子,大喊一声,“本县今日来看望大家,不用多礼,一会大伙用好了饭食,好好干活就是对本县最好的礼。开饭!”

    一个碗递过来,杨旭接过去打满粥然后亲手奉上,排队的老百姓诚惶诚恐的接过去,然后一句,“多吃些,要吃饱吃好才能有力气干活!”或是问候一句。看着一张张满脸激动的表情,这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还有很多的老百姓跑到县老爷亲自盛饭的这一队里来,结果长长的队伍不见队尾。很快就排到王贵了,县太爷一身青亮的官袍,身材壮实高大,尤其是白津津的脸上和蔼可亲的表情站在那捧着粥感觉就跟家里人似的,常年的劳苦今日才有人体恤,这种被关怀的感觉真好,眼睛里温润润的,有些潮湿,杨旭见眼前的人有些呆呆的站着,上前一步把粥塞到他手里,“拿稳了,多吃一些,锅里有的是,天气冷了,趁热赶紧吃,身上也好暖和些……”

    “多谢老……”王贵一脸的潮红,下面的话语嗫嗫嚅嚅不成语调。

    “兄弟别说了,都在粥里,”杨旭笑着轻拍他的肩膀,“咱们都是乡宁的子弟,说白了都是兄弟们,一家人不说二家话,以后本县和你们处的时间长着呢!”

    底下哈哈一片笑声,很多年龄大的眼睛都红了,这样亲民的官上哪来去找啊?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