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河口镇

    第一百零四章 河口镇 (第2/3页)

门口。无他唯利益尔,杨旭宣布流民镇那边的无主地,有近万亩直接一折出售,那边的田地不是水浇地就是良田,那些大佬们率先选,其余的乡绅最后喝口汤。

    当日那些人也知道了,这个县令从此手里有了拿捏自己的把柄,但是有道是流水的县令铁打的“营盘”。县令一任才三年,这土地可是传世的家财。当然上门拜访不止那些被抓“教众”的亲戚族人。还有一些这些土地的原家主,按规矩给与原产的五分之一。要是闹事的五分之一都不给你,直接将他们轰出去,只要那些大佬不闹,这些小虾们翻不起多大的浪。大清的潜规则哪怕是你的财产,只要是朝廷缴获得来的,大多数都是朝廷的战利品。不是杨旭不想物归原主,但是转念一想,一个身正清明的人在这个时代是活不下去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才是永恒的原则。杨旭只不过遵循了这个时代原有的秩序。

    那些城里的族人得罪不起,但是放人也要交罚银,无论是谁,按罪责轻重,当场交上去银子当场领人。大利益都吃了那些大门大户根本不在乎这三毛两毛的,一个个乖乖的认罚。这些银子必须上交作为衙门的开支,自己吃肉不给下面的人喝汤,下面人会不听话的,这些道理杨旭懂得。至于那些信徒,杨旭真没为难他们,都是穷人居多,没有多少油花,还会留下刮地皮的恶名。

    谁知道到了晚上居然收上来近四千两罚银,薛成章划分的章程竟然是分给杨旭一半,杨旭虽说知道自己的那一份不会少,但是还是觉得一半太多,只拿一千两,留下六百两当做公务支出,其余的两千四百两,主簿和典史各两百两,牢头一百两,书吏六两,衙役五两,捕快们辛苦四处捕拿犯人辛苦各领八两,看守比较辛苦也领八两银子做辛苦费,还有那些帮忙的乡勇们人手四两银子。至于自己的护卫们那是自己的手里人就不在这里掺和了,自己另有奖赏。

    过去四五年加起来总和也没有今天领到的赏赐多,每个人都是乐的合不拢嘴的表情,这时代的米面的价格才十四五文,换成粗粮才五六文一斤,二两银子够一家三口吃一年的,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重赏。过去分润银子哪有底层人的份,都是上面自己就分完了,下面随便几十文钱就打发了。

    今年的徭役已经完结了,哪怕是不完,现在北风开始南侵,这寒天冻地的时节,也没法做工了。这次徭役历时一个月总共花费自己七千两银子,城里赌坊布铺一摊子生意,利润只要七百两,拦路劫道的买卖也只有一千多两的收益,算来算去自己还亏了五千两左右。

    书吏跟着衙役开始去流民镇的地方开始丈量土地,这“流民镇”说来说去还是拗口。杨旭让薛成章起个名字,薛成章哪里敢拿乔,这事情是要记载在县志里的,当然是县令起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