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罗艺兴衰(2)——作死的罗艺

    第十八章 罗艺兴衰(2)——作死的罗艺 (第3/3页)

太宗不愧是千古一帝,当众说出了一段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

    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资治通鉴》)

    之所以花费这样篇幅,叙述唐太宗的王者气度、人格魅力,无非是要证明一点,唐太宗绝不像罗艺想象的那样阴险歹毒,包藏祸心。罗艺就算以前得罪过李世民,比起魏征、薛万彻来,他的这些事,根本不值一提。或许,李世民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不会为了一点小事耿耿于怀。

    仔细想一想,连魏征、薛万彻这样的死敌,唐太宗都能宽恕,还不能宽恕罗艺吗?可问题是,这是正常人的思维,罗艺不是正常人的思维。罗艺一向心胸狭隘,多疑偏执,他总是认为,唐太宗对自己越好,越觉得李世民不怀好意,准备伺机报复。所以,罗艺终日惶惶不安,活在忧惧之中。

    最终,罗艺认为,摆脱这种忧惧、不安的日子,只有一个办法,干脆先下手为强,直接起兵造反。其实,罗艺决定起兵谋逆,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闹剧。例如,真正促使罗艺下定决心造反,本身就是一个闹剧。

    终日的惶恐忧惧,没有办法,罗艺只好求助于神鬼之术。当时,曹州有一个妖巫,名叫李五戒,以招摇撞骗谋生。妖巫李五戒,自称通晓鬼神之道,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不少人对她深信不疑。

    有一次,李五戒来到罗艺府上,给罗艺的妻子孟氏看相,然后蛊惑她道:“妃骨相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没想到,孟氏竟然信以为真,又让她给丈夫罗艺相相面。因此,李五戒继续忽悠孟氏和罗艺,说道:

    妃之贵者,由于王;王贵色发矣,十日间当升大位。 (《旧唐书·罗艺传》)

    就这样,在江湖骗子的忽悠下,孟氏做起了母仪天下的皇后梦,开始极力劝说丈夫罗艺,起兵造反。本来,罗艺早已心怀异志,加上妻子和妖巫的怂恿。最后,罗艺想都不想,决定起兵谋逆。仅凭自己妻子和江湖术士的三言两语,罗艺便仓促起兵造反。由此可见,此人行事极其草率、任性。

    既然决定造反,就必须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做到天衣无缝才行。思来想去,罗艺想到了一个办法:假传圣旨。当时,罗艺麾下的天节军部众,全部集中在泾州。于是,罗艺打算利用天节军造反。

    贞观元年(627年)正月,罗艺对外声称,要在泾州举行阅兵,将天节军各部兵马,悉数调至泾州一带。等部队就位之后,罗艺又谎称朝中有变,接到密诏,命自己率兵入朝。罗艺统率天节军多年,颇有威望,麾下部众都唯罗艺马首是瞻。见到罗艺矫诏举兵,所部官兵不明真相,蒙在鼓里,竟然糊里糊涂地跟着罗艺出发了。

    至此,罗艺假传圣旨,公然举兵造反。在得到部下的拥戴后,罗艺引兵向幽州进军。幽州是罗艺当年的发祥地,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幽州临近长安,又能直通河西。如果罗艺占据幽州,进可直逼长安,退则投奔突厥,至少可以和李世民分庭抗礼。所以,罗艺率部从泾州出发后,直扑幽州。

    这个时候,驻守幽州的唐朝官员,并不知道罗艺已经举兵谋反,以为罗艺带兵前来,是有军务在身。故而,幽州治中赵慈皓亲自出城,前来接待罗艺。不曾想到,看到赵慈皓出城,罗艺原形毕露,突然扣押了赵慈皓。随后,罗艺率兵入据幽州。时隔多年,罗艺再次回到了自己曾经的发家之地——幽州。

    罗艺占据幽州的消息,一经传出,满朝震惊。这代表着隐太子一党,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并且,罗艺占据幽州之后,必然会勾结突厥。到时候,趁着罗艺叛乱之机,突厥铁骑必会挥兵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唐王朝刚刚实现全国统一,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实在经不起太多折腾了。于是,新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罗艺叛乱一事。先前,唐太宗多次示好,希望能够安抚罗艺。奈何,罗艺毫不领情,居然起兵作乱。反正,唐太宗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既然罗艺执迷不悟,那就怪不得自己了。

    更何况,现如今的唐朝,一统天下,扫平割据。罗艺举兵造反,完全就是不自量力。最终,经过商议,唐太宗雷厉风行,当即拍板决定,绝不姑息,出兵讨伐罗艺。因此,唐太宗派出了两位重量级的人物,领兵出征,他们分别是: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

    这两位统兵之人,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大舅子,长孙皇后的哥哥。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长孙无忌便是秦王集团的主要成员,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尉迟敬德自不必说,那是唐太宗的心腹爱将,久经沙场,战功无数。因此,唐太宗委派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率军讨伐罗艺,平定叛乱。

    不过,事态总是会发生奇迹般的逆转。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的唐军主力,还没有抵达幽州,叛军内部却发生了内讧。这个内讧导致的最终结局,罗艺被他的部下联手杀死,这场兵变,兵不血刃地平定了。

    原来,自从罗艺举兵以来,他的许多部下,才明白过来,之前说奉诏入朝,都是骗人的,造反才是罗艺的真实目的。说实话,罗艺部下的许多人,是不愿意造反的,一时间,叛军内部人心浮动。而这一切,被一个人看在眼里,那就是被罗艺扣押的幽州治中赵慈皓。赵慈皓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再加上此时,赵慈皓听闻朝廷大军将至,更觉得机不可失。于是,赵慈皓私下与统军杨岌密谋,二人准备杀掉罗艺,响应朝廷军队,配合唐军里应外合,收复幽州。可是,百密一疏,不知为什么,赵慈皓、杨岌的合谋,意外走漏了风声。罗艺大惊,先下手为强,将赵慈皓囚禁起来。

    此时此刻,杨岌率领部队,驻扎在城外。他发现城中有变,判断可能计划失算。事到如今,也只有奋力一搏。紧接着,杨岌率领所部兵马,集体倒戈,转兵攻打幽州城。罗艺没有想到杨岌会铤而走险,所以,他根本抵挡不住杨岌的进攻,手下部众四散溃逃。最后,罗艺见幽州实在守不住了,便抛下妻儿,带领数百名骑兵,落荒而逃。

    罗艺逃出幽州后,该何去何从呢?最后,罗艺一想,还是像之前的刘武周、宋金刚、刘黑闼那样,远奔突厥。因此,罗艺一行人,一路败逃,行至宁州地界,过了乌氏驿。要说起来,罗艺一路的逃亡,狼狈到了极点,身边的部众,不断私自逃脱,人是越走越少。到最后,罗艺身边就只剩下了区区数人而已。

    直到此时,所有人都明白了,如今的罗艺,就是一个丧家之犬、乱臣贼子,跟着他还能有什么出路?于是,罗艺身边的数名随从,私下一商量,干脆除掉罗艺,向朝廷邀功。最终,罗艺左右亲随,趁其不备,斩杀了罗艺,随后传首长安。罗艺的弟弟罗寿,时任利州都督,受到了罗艺的牵连,亦被连坐诛杀。罗艺被杀后,唐太宗下令,将他的首级悬于闹市,以示惩戒。

    截至此时,罗艺的叛乱,终于被彻底平定。这场来自唐朝内部的兵变,以闹剧开场,也以闹剧收场。罗艺,这样一位在隋末唐初叱咤风云,驰骋沙场的枭雄,以一种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当然,罗艺叛乱,其本质,就是一场发生在唐朝内部的军事叛乱。这场兵变,就是一个由跳梁小丑主导的荒唐闹剧,根本无法对唐王朝的统治,造成任何影响。所以,罗艺举兵造反不到一个月,便被迅速平定,灰飞烟灭。

    不过,通过平定罗艺叛乱,也能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唐朝的统一战争,已经接近胜利,逐渐接近尾声。至武德七年(624年),唐军消灭江淮辅公祏势力,实现南、北一统,唐朝基本扫平了除朔方梁师都以外的所有割据势力。

    所以,唐朝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步,便是消灭朔方的梁师都。盘踞在朔方的梁师都,也成为了唐朝一统天下的最后一个敌人。那么,梁师都是何许人也?横扫群雄的李唐王朝,又是如何一鼓作气,啃下建国战争中的最后一块骨头,彻底消灭梁师都势力,完成大唐一统天下的大业?

    与此同时,除了扫平中原内地的割据势力,实现全国性的统一之外,初定天下的李唐王朝,还要面对另外一股军事势力,来自草原的突厥汗国。唐朝一统天下之后,不可避免,要与草原霸主突厥发生冲突。双方之间的最终较量,无法回避。唐朝与突厥之间的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实,自隋末唐初以来,中原内地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都与突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解决突厥这个强敌,唐王朝就不算真正完成统一战争。那么,在攻灭梁师都后,唐王朝又将如何对付强大的草原雄鹰突厥呢?最终,唐军将士又是怎样一举击败突厥,毕其功于一役,将大唐旌旗插到塞北草原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