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浪潮掀起

    第三百一十九章 浪潮掀起 (第2/3页)

说什么追查过往劣迹,那是不可能的。

    治安局内部的黑,属于是历史遗留问题。

    吃拿卡要、暴力执法、玩忽职守、乱开枪等行为到处都是,除了极个别自我道德标准高到难以理喻的奇人,剩下的都不干净。

    这种情况如果彻查,除非是把整个治安局的人全抓进去,否则根本查不完,但这是不现实的。

    为此,斯琴科夫启动了一个灵活方案,画了一条线。

    纪律整顿之前的事,既往不咎。

    纪律整顿之后,若是仍有违纪行为,严惩。

    这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但同时也是一份坚定的决心。

    治安局内部最初以为这只是随便说说,毕竟往年类似的所谓“纪律整顿”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糊弄糊弄那些平头百姓的,谁信谁傻。

    前任局长北原隼在位期间,为了应对治安官纪律恶化引起的舆论,就出台过什么“民间监督”政策,允许民众对治安官的执法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如有违规可以去司法起诉。

    结果就是,所有真敢拍的人全被定位记录,工作上被公司开除,孩子在学校被恶意刁难,隔三差五就有不知哪来的小流氓上门“关照”,前途尽毁人生报废。

    治安局内部本以为斯琴科夫搞得也是这一套,但很快他们发现,这回跟往常不太一样。

    斯琴科夫不仅发布了一套新的纪律条例,用以约束治安官过于自由的执法权,还在内部成立了一个新的纪律纠察部门。

    该部门完全脱离治安局原编制,在职权、人事任命、财政支撑等方面完全独立,所有司职者全都是那种背景干净、与治安局内部要员没有任何牵扯的新鲜血液,直接对总局局长负责。

    任何针对治安官的检举,都会由纪律纠察部门独立调查,核实过后进行处理。

    短短一周时间,纪律纠察部门就督办了344起案件,足有413名在纪律整顿后仍严重违规的治安官被处理,记过的记过,辞退的辞退,涉及刑事的直接交付市政戍卫部队走司法审判。

    这番雷厉风行的整顿让治安局内部紧绷成了一根弦,却让无数民众欣慰到落泪。

    多少年了

    自从那位名字都不被允许提起的总局局长倒台后,新月城民众一直活在茫茫黑暗中。

    前任总局局长北原隼纵容下属,不知酿成多少冤假错案。

    治安局,这个本应是守护秩序的执法机构,变成了民众们最害怕的存在。

    从曙光141年到曙光152年,新月城民众承受了整整11年的黑暗,现在终于再一次见到了光。

    由于这次纪律整顿法案源起于《对话局长》中斯琴科夫与小甜橙的对话,因此也被民众们起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外号——

    《小甜橙法案》。

    在该法案的高压严打下,新月城执法乱象得到了极大程度约束。

    与此同时,边陲人与内城人之间的隔阂,也在一次次坦诚交流中慢慢化开。

    双方虽然隔着高高耸立的锈墙,但电子信号就像自由的鸟儿一般飞翔。

    越来越多内城人通过网络认识了边陲朋友,亲眼见证了那些当局媒体不会告诉他们的真相。

    他们摒弃曾经的偏见,开始力所能及帮助身边的边陲人。

    有人实打实出了钱,给有关边陲的公益基金项目捐款。

    有人以笔为刀,写出一篇又一篇文章抨击当局政策,为边陲人鸣不公。

    也有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文采与能力,就从对边陲人的一次点头,一次微笑,或一次握手开始,尽自己心意。

    至于在《对话局长》节目中牵动无数人心弦的小甜橙,也成为了后来大家所关心的焦点。

    有知名公益机构发起了名为《拯救小甜橙》的募捐项目,旨在帮助小甜橙进入内城生活,并覆盖她年满18岁之前的一切必要生活费用与教育支出。

    该项目刚发布就被热心网友们扩散开来,斯琴科夫也用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转发,并默默捐出了去年的所有年终奖。

    边陲,内城,两批被锈墙隔开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