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立储

    第28章 立储 (第3/3页)

 这里,是素有“京畿咽喉要地”之称,驻扎着十二万靖北大军的永平城,更是萧长陵身为靖北主帅,坐镇掌控,号令麾下靖北将士的“秦王行营”所在。

    一股森寒的杀意,笼罩了这座军威赫赫的靖北行营。

    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车,旌旗,矛戈结成的壮阔行营,方圆二十余里,环绕着永平城的城郭与拒马河的河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却月弧状,宽阔,威严,肃杀,依山形矗立。

    当下,日光熹微,晨起雾霭,淡薄的秋阳,逆风拖曳数尺,在迷蒙天色的掩映下,将偌大的行营染成大片火焰般的红色,竟幻化作数十条长长的火龙。

    从高处往下望去,靖北大营外,十里方圆,莽莽平原,就像被一群密密麻麻的蚂蚁,布满大地一样,随着这些蚂蚁的轨迹,似乎整个地面也在渐渐蠕动,仿佛是要越过这片平原。

    极目一望,整座行营之中,铁甲光寒,映入眼帘中的,尽是黑衣、黑甲、黑纛、黑骑,幽冥到极致的黑色,看不到一丝明亮;漫山遍野,黑色的大营,黑色的盔甲,以及营中无数黑色的将士,共同汇成了一座黑色的城堡。

    介于大营的防线间隙,列着一排栅栏,无数靖北长弓手,神情肃穆,额头青筋暴动,持弓肃立于栅后,身形却纹丝未动,遥望远方烟尘滚滚;而后排的长枪队,皆手执枪矛戈戟,正保持着一种昂然的英姿,踏着铿锵有力的步子,分成多个纵队,穿梭在营帐之间,来回警巡。

    此时,军校场上,早已是杀气腾腾,沙尘大作。

    一座形胜铁塔的点将台,迎着飒飒西风,凌云而起,巍然耸立,缓缓呈现出如山丘般的轮廓。

    临近高台,最先展现在营中将士面前的,是两面凛然醒目的大旗:一面是猎猎招展于秋风之中,上书“靖北”二字的玄墨大纛;一面是高高擎于半空,镶嵌着猩红正楷“萧”字,象征着秦王萧长陵赫赫战绩的“银龙王旗”。

    王旗、军旗之下,由东至西,由左向右,分置成三大威武雄壮的大型军阵:由北大营、东大营各路中军副将统率,全身重甲,配以马刀长槊的骑兵方阵;兵戈林立,寒光闪烁,状若长龙的步军方阵;由巨型弩机、八牛床子弩和数百弓箭手组成的强弩方阵。

    三大军阵之间,隔着一条宽广的通道,露出一张张英气勃勃的面孔,他们每个人的连上去,似乎还保留着浴血的征尘,洋溢着横扫千军的豪情;至于诸如霹雳车、武钢车、拒马枪等重型军械,也已全数就位,一层叠着一层。

    孤零零的点将台上,萧长陵一身戎装,目光寒冽似刀,双手拄着自己那柄黑沉沉的“承影”古剑,身形挺拔伟岸,傲然地立于高台顶端,岿然不动,任凭初秋的凉风,吹卷过他坚毅的脸庞;此时此刻,身为大周秦王,十二万靖北军统帅的他,早已除去了束冠,一头黑发随意盘起,换上了行军时的装束:

    一身高贵的战甲。

    一袭飘逸的风氅。

    昔日的白衣胜雪,如今衬在他的寒甲之下,雄毅风骨一览无余。

    萧长陵的戎装,纹着炎徽印记,肩甲铸以流云火焰,一袭战袍,皓然凝霜雪;铁盔缀以白羽,垂于脑后。翎盔银甲,配上须臾不离的长剑,愈加显示出这位靖北之主英武挺拔的身姿;而他那凌厉的眉目,寒峻的面庞,加之他傲岸不群的神情,愈加显示出他作为十二万雄师执掌之人的不怒自威与赫赫风采。

    这个时候的萧长陵,不再是当日那个在浣花溪的月色下,与佳人卿卿我我的白衣少年,也不是那日身在皇宫之中,倔强直视天下至尊的清贵皇子;此刻的他,或者说,此刻他的身份,不是少年,也不是皇子,而是一支大军的统帅,是十二万健儿的主宰,是威慑群雄的秦王!

    初秋瑟瑟的风,打着美妙的节拍,吹过萧长陵清俊的脸庞,吹过他的白衣战甲;秋阳下,他那沉静如冰湖的面容,仿佛笼罩上了一层如迷梦般的光华,越发显得英姿如仙,遗世绝尘。他,是这般出众,又是这般令人心折,面对这样的一位男子,莫说是春心荡漾的少女,即便是男子,也会甘愿拜服于此人俊秀的光芒之下。

    立在点将台上,萧长陵居高临下,紧紧地拄着承影漆黑的剑柄,凝神举目远眺,眼神愈发深邃,打量着营中披甲持刃的靖北将士;那双敏锐沉稳,如雄鹰般明亮寒肃的瞳眸,从每个人的脸上,一一扫过,阳光下的他们,镌刻在萧长陵的眸底深处,都是那样金光闪耀,熠熠生辉。

    这是大周的靖北军,更是隶属于他一个人的靖北军;作为一位举世公认的统帅,萧长陵坚信,终有一日,自己会带领这支虎狼之师,纵横驰骋,北上踏平柔然王庭,南下碾碎南朝江防,打下一个大一统的江山……那时,天下再无战乱,百姓安居乐业,而他的靖北军,或许会化作冢中枯骨,亦或许,会成为镇国支柱,坐拥百万雄兵,叱咤九州。

    天下混战,四海沸腾,萧长陵,靖北军,注定要肩负起扫除乱象的使命;即使有朝一日,靖北军就算灭亡,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生而潇洒,死亦壮烈!

    校场旷寂,西风骤起,四下旌旆翻卷,唯有天畔断雁孤鸿,幽幽哀鸣之声,不绝于耳,恰似胡笳阵阵。

    忽然,伴随着一阵刚健的铁靴声,黑盔黑甲的大将胡锟,疾步登上高台;只见,这位被秦王殿下倚为心腹,且在靖北军中威名赫赫的北大营猛将,除了腰间悬佩的那柄佩刀,手上还提着一柄崭新的军刀,一看就是一把刚刚打造好的制式佩刀。

    “噗通!”

    胡锟单膝跪地,双手奉上军刀,呈递到萧长陵面前。

    “启禀大王,此乃军械司新打制的第一批靖北军刀,请大王检验。”

    “好,让孤看看。”萧长陵面色不变,只是重新将承影佩在腰畔,接过胡锟手中的刀。

    却见,这柄刀的质地,可谓独树一帜;刀长三尺,外附金铁刀鞘,锋刃深藏鞘中,刀柄雪白光亮,乃是以上等的大理石打磨而成,镶嵌着一颗闪亮的西海宝石,给人一种既诡秘又耀眼的感觉;而且,就整把刀掂在手上的重量而言,也非常适中,不轻不重,极大增强了执刀之人使用的灵活性,兼顾威严与观感,又保证了实用性。

    雪刃在手,萧长陵的双目之中,划过一道惊电,渐渐凝聚成了一抹剑气,仿若长虹横贯苍穹,一剑劈开天幕,直杀得天地间黯然失色,一片晦暗,映衬得他眼底的寒意,顿作漫天飞雪。

    蓦然间,萧长陵自嘲一笑,凌绝的杀意,立时从身上喷薄而出。

    “孤,乃天子手中之刀,不曾想今日,竟也做了回执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