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鹰扬

    第49章 鹰扬 (第2/3页)

长陵挽弓习射,靖北兵士于百步开外宿卫,故而,他的身畔仅止三人,一位平北将军桓欷,一位并州刺史陆勣,还有一位,并非靖北部曲,而是北渝营州刺史冯弘派遣求援的使节。

    场间,桓欷是大将,陆勣是刺史,此刻看着萧长陵站在那儿,不断地张弓放箭,尽皆不语,只是静静地凝望着那一抹身穿白衣的背影,注视着靖北之王弯弓搭箭的雄姿,一言不发。

    终于,还是使节率先开口,打破了靶场之上一潭死水般的沉寂。

    “秦王殿下,渝军攻打玄菟,甚是紧急,冯刺史恳求殿下火速出兵,以解营州之危,不然……”

    未等使节把话说完,只听见,“飕”的一声,萧长陵举弓张弦,再次放出一箭,羽箭激射而出,矢弧划破阵阵冷风,正中箭靶红心。

    他一袭白衣,目光如炬,腰畔承影剑,靴履未染毫尘,仿若游走于银河深处;忽然,萧长陵微微抬眸,极其冷冽地勾唇上扬,露出一丝意味不明的浅笑,似乎潜藏着睥睨天下之意。

    “渝军共有多少兵马?!”

    “四门皆有渝军攻城,兵马不下七万,公孙归彦亲至城下,吕鲂、赵葵为前锋,据探,吴曦大军即刻就到,望大王速速发兵救援,稍迟,恐怕渝军就要破城了。”使节的神色与语气,显得异常焦急。

    众人望见,萧长陵独自一人,直挺挺地立在当场,白衣猎猎翻卷,铁弓缓缓放下,靖北之王那对幽邃的双目之中,仿佛刺出了一柄中天利剑,剑光横贯日月。

    “嗯,孤知道了,来人,带使者到馆驿歇息。”萧长陵一脸平静,冷冷说道。

    “秦王殿下,这……”使节满是诧异,有些不可置信。

    萧长陵冷笑。

    “此事……孤自有决断,贵使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还是先到馆驿歇着吧。”

    此言一出,使节顿感五雷轰顶,感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折辱,甚至有些无地自容;很明显,这位靖北之王,已经公开在下逐客令了。

    于是,使节脸色遽变,一改先前的低眉顺目,语气逐渐变得强硬起来。

    “秦王殿下,您莫非是要见死不救吗?!我家主公诚心归附,如今身陷险境,殿下竟然袖手旁观,难道尔等就是这样对待朋友的吗!”

    “放肆!”桓欷目光炯然,按剑逼视使节。

    正在此时,只见,萧长陵仰天大笑,笑声之中尽显豪情。

    忽而,一袭白衣的秦王萧长陵,倏乎转过身来,一双鹰目凛冽似刀,划过两道冰寒至极的刀芒,冷冷地钉在使节清瘦的脸颊上;他傲然举起长弓,不慌不忙地拈弓、搭箭,扯动弓弦,泛着青芒的箭尖,紧紧地锁定在使节身上。

    使节见状,整个人浑身上下颤抖不已,后脊早已冷汗横流。

    靖北之王诡魅一笑。

    “首先,孤要提醒阁下一句,你现在脚下所站着的土地是我靖北的王城。阁下要是想求援,最好还是把态度放好一点,就少一点说三道四;要是想吵架,咱们还是换个地方为好!孤的铁骑,也不是吃素的。有胆,你可以试试看。”

    萧长陵的目光,愈发凝厉,使节下意识后退了两步,却被一代枭雄厉声阻断,震得他心胆俱碎。

    “别动!我手里的弓箭可不长眼睛!”

    这一刻,萧长陵冷峻笑着,笑声未歇,他的手指就已经疾若闪电,轻轻松开了原本紧绷着的弓弦。

    弦响过后,一声尖锐的箭啸,清晰地传入使节的耳鼓之中;羽箭破空飞出,贴着他的耳鬓划过,把他的后颈划出了一条血槽,鲜血热乎乎地顺着颈部流进衣领,惊得使节冷汗直流。

    又是“铛”的一声,声声宛如金钟。这一箭,径直掠过北渝使节,钉在五百步开外的一棵树干上,而当箭头嵌入树皮的一刹那,箭尾犹自颤动。

    片刻,使节眼前一片颓然,双目无神,面如死灰。

    “带使者下去!”

    使节眼中的萧长陵,神色冰冷,面容威严,目光之中的寒肃厉芒,仿佛涂满一地的淋漓鲜血,甚为孤傲绝情,阴森恐怖到了极点,令人不忍直视。

    见秦王殿下神情阴郁,陆勣心领神会,遂向使节做了个“请”的动作。

    “大王尚有军务,贵使有何请求,烦请明日到刺史府与本镇交涉。”

    待使节走后,萧长陵扔去铁弓,鼻端轻蔑地冷嗤一声。

    “哼,不识抬举的东西,操的心也太多了。”

    靶场之上,肃穆依旧。

    ……

    “你们怎么想的我知道,我怎么想的……你们却未必明白。”

    红日烈烈,明媚的阳光,洒在苍茫大地之上。矛戈枪戟的锋刃,在曜日映照下反射出森森冷光;鲜亮齐整的甲胄,显示出了靖北王师的盛大军容。

    王宫以北,乃是萧长陵的“天柱上将行营”。

    鹞鹰起于林间,振翅直上云霄。

    当下,风朗气清,行营之中军乐大奏,一曲《秦王入阵乐》,此起彼伏,激越铿锵;一株花树之下,萧长陵面沉如水,正身端坐于酒案之前,正在擦拭着他的那柄“承影”佩剑,轻轻拂去剑刃上的铁锈灰尘,桌上摆着一盘青梅,一支酒器,一壶新醅的梅子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