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末路

    第58章 末路 (第1/3页)

    夤夜,夜幕沉沉,空中黯云浮动,竟然未见半分月色,只有满天繁星如许,星光灿若朝霞。

    远望锦州,城内灯火幽微,一片萧疏寂寥。

    辽东边地的长风,吹拂过锦州城残破低矮的城垣,卷动得竖在城头的北渝龙旗啪啪作响。相比于城中的凄然,城外倒是另有一番豪情。因为此刻,靖北大军……早已兵临城下,极目望去,连绵的营寨,星罗棋布地分列于锦州城外的旷野之上,宛若一抹悬天之线,矗立人间。

    锦州城关苍灰色的城墙,被靖北军营的篝火映红。面对着这道雄关的平原上,相距三百五十步就是靖北军的拒马和木栅,栅栏前每隔十步便燃有一堆篝火,照得周围一片通明。靖北军的将士们,就这样身姿笔挺地背对火堆,迎风屹立,手中枪尖厉芒绽放,各色旗帜亦在风中偶尔起伏,发出随风飘舞的猎猎之声。

    自从那日雁山饮马,萧长陵帅帐点兵,大军遂向锦州挺进,一路势如破竹,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

    四月二十七日,靖北军绕过坚壁清野的稷王山,黑压压的玄甲铁骑,呈一线长阵,向西碾过。

    四月二十八日,北大营麾下虎威、飞虎两营精锐,成功于北线展开合围,肃清锦州北部之敌。

    四月三十日,萧长陵率兵驱驰,深入锦州以西,发现前方高地有重兵结营,但却并未因此溃退,而是以精甲铁骑冲击,一战摧毁敌营,斩首三万余级,生俘公孙顺奴之胞弟——海西公公孙万奴。

    不久,靖北军主力与西大营的大批人马,终于在锦州城外汇集,三军扎下营寨。等到朝阳升起,曙光再露之时,展现在北渝守军眼前的已不再是前几日那数个方阵,而是乌压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绵延大军,上百面颜色样式一致的战旗,拥簇着居中高扬的“萧”字王旗,声势逼人。

    次日,萧长陵传下军令,命龙西风率一千五百“铁浮屠”,出营列阵。此刻,锦州城外十余里的城墙前,靖北大军已然云集,结阵以待,来自天下第一劲旅的如林枪戈,十万雄师的凌厉兵锋,立时封堵了渝都锦州的五道城门,而后派出声音洪亮的军士向城中叫骂。靖北虎啸,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有如摆下了高高的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靖北男儿气冲斗牛的呼啸之声,那一道道冷厉的目光,也如万箭齐发,森森然地投入锦州城中,令人心头大寒,只觉全身瑟瑟发抖。

    指挥重兵合围锦州之后,萧长陵并没有立即发动攻势,而是选定正对北门的坡顶,立下帅帐,亲笔写下一封箭书,命长弓手射上城楼,旋即召诸将入帐议事,勒令约束部下,不得擅动。

    黑夜寂寂,锦州城外的平原深处,看上去分外宁静,没有一丝声响,唯有天边隐隐传来的鹰啸,于半空盘桓,为这暗沉的夜晚频添了一缕幽冥。

    “咻!”

    一支附带箭书的鸣镝,划破了长夜的宁寂,直直地射入锦州城头,扎在木柱顶端,箭尾犹自颤动。

    城头,北渝守军面面相觑。

    城墙下,弯引长弓的龙西风,端坐马背,一身鱼鳞铁甲,身后深蓝色的大氅披风,径直拖到脚面;他缓缓放下手中长弓,两道冰冷的目光,漠然地盯着那座北渝王都的城楼,竟是一言不发,随之便头也不回,策马离去。

    少顷,那封附在箭头上的手书,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一名渝军校尉的手中。校尉匆匆拆看之后,瞳孔竟猛然一紧,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张皇与茫然,上面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字字句句,仿佛剜着所有大渝将士的心头血肉:

    “大周天柱上将、秦王萧长陵,致书于北渝渤海王殿下之前:

    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嗟尔北渝小邦,上逆穹苍,媾北地之蛮荒,僭王号于辽疆,走残兵于玄菟,遭重创于边防,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尔曹无面见辽东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归彦闻阵而惕惕,吴曦望风何遑遑!今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山川为平壤,荡渝廷作丘荒!”

    阅罢,校尉面色遽寒,一言不发,默默地将箭书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