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什么玩意【求订阅】

    第162章 什么玩意【求订阅】 (第1/3页)

    李云海抢白了齐天成几句,用最平淡的语气,说着最狠的话。

    齐天成很快冷静下来,他不能被李云海牵着鼻子走,而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询问李云海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他要看到的是实绩,而不是你的空口白舌。

    唐玉霞忽然说道:“齐局,这就是李云海这些天来的工作报告,要不你先看?”

    说着,他把李云海刚才交上来的材料往齐天成面前一递。

    齐天成怔了怔,他没想到李云海还真做了工作?还有报告?

    虽然唐玉霞还没有看过这份报告,按理来说,齐天成是不能看的,但他好奇心实在太重了!

    他忍不住一把接过来,一目十行的飞快浏览。

    这是李云海在外面采集的数据。

    他既是在外面推销四海商店的办公设备,也在做调查,调查的是全省各行各业办公计算机的普及率。

    材料上的数据十分的详尽。

    各个大学拥有多少台计算机,人均计算机拥有量有多少?

    党、政各级机关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的普及率。

    唐玉霞看着齐天成那瞠目结舌的模样,异常的畅快,笑着说道:“齐局,我说过了,一个人做没做事,不能只看他守没守在办公室。信息科的工作比较特殊,需要采集更广泛的数据。这也正好说明,李云海同志琢磨的是事业,而不是琢磨职位;他琢磨的是自己,而没有琢磨别人;琢磨的是今后,而不是琢磨过去。”

    齐天成涌起一阵深深的挫败感,他自以为抓住了李云海的弱点,可以一击必中,打得对方落花流水,所以才敢这么张扬!

    谁料现实却被狠狠的甩了一耳光,没有还手之力。

    李云海谦虚的笑了笑:“我只是做了自己份内的工作,这份材料还不够详细,我只是抽样进行了调查,但也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这份材料涉及到机关、军校、军工企业等单位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李云海说涉密,还真不是吹的。

    类似的数据,相信也是敌人想知道的吧?

    齐天成怔忡良久,缓缓说道:“这?我们商业局,有必须做这样的调查吗?”

    唐玉霞从他手里接过材料,说道:“我们商业局负责各类物资的采购和分配。这是省署责成我们商业局做的一个调查工作,怎么了,齐局有不同意见?”

    齐天成尴尬的想挖个地洞钻进去,涨红了脸说道:“不不不,我没意见,就是这么一问。既然李云海同志一直在做事,也做出了成绩,我收回之前的质疑!”

    他拍拍屁股,垂着脑袋,丧然离开。

    李云海讪然笑道:“阿姨,多谢你帮我说话,不然今天真的要被齐局开涮了。”

    唐玉霞拍了拍手里的调查报告,说道:“李云海,伱这个报告做得很好,值得表扬。”

    她沉思片刻,说道:“照你这个报告来看,我们省里的计算机普及率,还远远不足!”

    李云海点头称是:“大中专院校尚且如此,中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可不能只是一句空谈啊!没有计算机,娃娃们上哪里摸计算机?连计算机都没有机会摸,又怎么上机,怎么学习计算机技术?”

    唐玉霞深以为然,说道:“各个单位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李云海轻轻一笑:“各个机关单位,企事业、学校,每年都有经费,只不过他们都不把经费放到购买计算机这一项来。说到底还是不够重视。计算机贵吗?的确很贵。但也可以购买二手计算机,4000块钱一台,一个机房50台计算机,也不过20万,哪个单位拿不出来吗?即便是城区的中小学校,也完全拿得出来!”

    唐玉霞脸色肃然。

    李云海心念一动,说道:“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各个单位的计算机普及,还要解决广大市民百姓,尤其是社会上青少年对计算机知识的渴望。我倒是有一个良策,就是需要局里的帮忙。”

    唐玉霞问什么办法?你说吧,能帮的,我肯定帮你。

    李云海说,我们省个协,打算在西州开一家专门的电脑培训学校,规模越大越好,就是这个场地比较难找。

    唐玉霞双眼一亮,说这是个好事,场地?我来帮你们协调,需要多大的场地呢?

    李云海说既然是兴办计算机培训学校,当然是越大越好,十个班,二十班都行。

    唐玉霞问,你们省个协才收集那么一点资金,平时办公用都够呛,哪里还有钱购买计算机开学校?

    李云海说计算机的事情好办,我来提供,相当于是我个人的投资,从学费、上机费用里赚回来就行。

    唐玉霞又问上课的老师哪里请?

    李云海说,各个机关单位,都有一两个懂电脑的操作员,组织起来就是一批不错的教师。

    他早就把什么都考虑周到,现在只缺场地。

    唐玉霞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场地的话,倒有一个很合适的地方。你兴办的这所学校,你是打算做为盈利性质的呢?还是想做为公办性质的?”

    李云海哈哈笑道:“阿姨,其实都差不多,我反正就是卖办公设备。1982年,我国律法修正案正式认可个体经济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合法地位,民办学校也算是合法化了。事实上,我国私人办学,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私塾。孔子在家乡开办的私学即是私塾,孔子是第一个有名的大塾师。今年十月份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确立了私有经济的地位,我想,以省个协的名义办电脑学校,怎么样都是可以的。”

    唐玉霞摆摆手,说道:“你别误会我的意思,我知道你可以办这个培训学校。我的意思是问你,你要是私人办校,那你就得出钱租下那片教学楼,那肯定会很贵。你要是走公办的路子,那我可以帮你协调,暂时将那片教学楼借调给你们使用。”

    李云海哦了一声,问是哪里的教学楼?

    唐玉霞说,湘江师范学校搬到了黑石渡那边,原有的校址空了出来。

    李云海问原校址在哪里?

    唐玉霞说在河西。

    李云海心想,河西那边都是学校,而主城区是在河东。培训学校开到河西去,河东这边的学生,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肯定会影响到招生。

    因此,他觉得河西太远,问唐玉霞,能不能在河东这边找到合适的场地。

    唐玉霞说那我得帮你看看。

    李云海说,那就请阿姨多费心,帮我留意留意,我们自己也找一找,最好是主城区的,临街的房子,这样交通方便一些,因为大多数孩子连自行车也没有,只能乘坐市区公交车来往。

    谈完话,李云海回到办公室。

    商业局的机房和局域网已经组建完成,信息科平时的工作,就是维护机房和局里的电脑。

    电脑室的工作还是不变,上面交待什么,电脑室就做什么。

    李云海并不直接安排电脑室的工作。

    省个协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个体户兼职的,这个单位本就和正规的单位都不相同,每天有几个人轮值就行。遇到大事,像一年一度的个体户大会,每个月一次的会长办公会,才需要李云海这个会长出面。

    个体户平时都是各自为政,个协的存在,给了他们一个反映民心和需求的上传下达的场所。

    收集到民意后,李云海就会找省里的相关部门寻求解决的办法。

    所以他看起来工作多,其实也不忙。

    今天是周六,下午五点半,李云海从商业局回到店里。

    店里没有开单。

    李云海早就习惯了,也不着急。

    他在店里转了一圈,把汪丽丽和张洁喊了过来:“这些机器每天都要擦一擦啊,不要用水,就用干抹布,把上面的灰尘扫一扫,不然客户进来看到,样机这么脏,别人怎么想?”

    汪丽丽和张洁答应一声,赶紧拿抹布过来搞卫生。

    李云海正准备回家做饭吃,看到店里走进来三个人。

    为首的是个矮胖男人,四十来岁,一米六左右的身高,肚子圆鼓鼓的,像怀孕似的,他人中上留着一撇小胡子,让人一看就联想到抗战片里面的小鬼子。

    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人,一看就是此人的随从,都穿着很正式的职业套装,男跟班又高又瘦,戴着眼镜,却一直弯着腰,生怕前面的小胡子说话,自己会听不见似的。女的个子也不高,一米六五左右,穿上高跟鞋可以达到一米七,很年轻,留着一头清汤挂面的长发,嘴角总是带着微笑。

    李云海走上前,问道:“你们好,欢迎光临四海商店,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们?”

    小胡子实在有点矮,要抬头才能和李云海说话,用十分生硬的国语问道:“你们的经理在不在?”

    李云海一听对方说话,便知道这人的确是东洋人。

    改革开放以后,来我国旅游、投资、工作的外国人日益多了起来。

    不过都是沿海城市比较多,在西州街面上,李云海很少见到外国人。

    能到内地来的外国人,在国外的身份地位都不会简单。

    李云海掏出名片,递了上去,不卑不亢的说道:“你好,我就是这里的经理,我叫李云海。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和其他人一样,小胡子听说李云海就是这里的经理,也露出一抹不敢置信的神形,但还是点了点头,说道:“李经理,你好,我是秋野千里。”

    不知道为什么,李云海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特别想笑。

    他强行憋住了笑意,说道:“秋野先生,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秋野千里伸出左手,左侧的女子嘿了一声,拿出一张名片,放在秋野千里手心里。

    李云海接过对方的名片一看,好家伙,原来对方是东洋东方化学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经理。

    秋野千里说,他听说李云海先生在建设一家耗材厂,特意从香江赶了过来,推销他们公司的产品。

    耗材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电荷调节剂,而全球能生产CCA的公司,除了东方化学公司,就是堡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两家公司都是东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