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翻天?又何妨!【求订阅】

    第164章 翻天?又何妨!【求订阅】 (第2/3页)

现在建的是240平方米的房子,经过设计后,每层有客厅、厨房、两个洗手间、五间房,外带一间堂屋。

    而原来的设计中,多出60平方米,每层要多三间房。

    李云海想了想,说道:“那就三层封顶,上面不要再多建半层了。”

    负责人说明白,又说我们赶赶工,还是十天后可以封顶。

    这样一来,别墅一共有15个卧室,六个洗手间,三个厨房,三个客厅,三间堂屋。农村的习俗,堂屋必须上下相通,堂屋上面不能做卧室,不然的话,楼上两层还能多隔出几间房来。

    不过有这么多房间,怎么说也够用了。

    多砌半层砖,也就是多一天时间而已。

    李云海找到父亲,问钱够不够用?

    李德明说够了,你请施工队来的时候,先交了一万块钱,我手里有四万,总共五万块钱了呢!

    李云海又拿出五万块钱交给父亲保管,说道:“还得装修,我跟施工队都谈好了,装修也要用好料,所以也很费钱。剩下的,你们留着零用。”

    家里人只知道他在外面开店做生意,赚到了不少钱,但到底赚到了多少钱,没有人知道。

    就连在四海商店打工的丁苗也不清楚。

    丁苗虽然是收银员,但店里真正的现金交易并不多,就连在店里完成的交易也不算多。

    李云海真正赚钱的那些订单,都是在外面谈成的,货一到西州,就直接发送到采购单位去了,丁苗等人都不知情。

    李五块的名声,叫得那么响亮,大家都以为,李云海卖一台机器,真的只赚五块钱,所以有时候看到店里卖几百台机器,店员也不以为意,毕竟大多数时候,店铺都不开张呢!

    李德明拿着儿子递过来的厚厚的钞票,忽然间感动得无以言表。

    老汉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心的感情,他拍拍大崽的肩膀,说道:“你给我们家争气了!全村的人都羡慕我们家呢!爸这一辈子活得窝囊,你给老李家长志气了!爸要谢谢你啊!”

    李云海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心酸。

    当那个一向高大、倔强的父亲,忽然间在自己面前变得谨小慎微,在乎自己脸色的时候,说明父亲已经开始变老了,也是自己该承担起家庭重担的时候了。

    老三看着面前的大屋,怔怔的发呆,估计他心里已经十分后悔了。

    可是不懂事的他,仍然倔强的没有向大哥低头。

    或许在他看来,既然大哥可以盖起这么大的房子,他以后肯定也可以。

    李云海懒得理睬他,兄友弟不恭,休怪他无情。

    家里人都挤在几间杂屋里,还得腾出地方来做饭菜。

    李云海和林芝实在是没有地方睡觉,他们没有在家里留宿,当天晚上吃过饭就回了省城,等新屋封顶之日再回家来。

    林芝对李家的新屋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说等房子落成了,她要和李云海一起回来吃酒席。

    回到省城后,林芝说不回家了,就在李云海住处过夜。

    李云海当然是求之不得。

    自从林芝在他住处睡过一晚之后,李云海就特别想念那天晚上。

    能抱着林芝一起进入梦乡,再一起醒来,这是人世间最美妙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四海商店偶尔能接一个单位采购单,卖上几十台计算机,几台复印机,赚个几十万、百把万。

    但一直没有接到大订单。

    大订单都是要依靠上门去谈的。

    那么大的单位,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上门推销呢!

    采购谁家的机器,还不是领导们做主?

    李云海工作之余,仍然骑着摩托车,到各个机关单位、大中专学校、科研机构上门推销。

    他现在是省个协的会长,又是商业局的科长,不管进哪个机关的门,都很轻松,也能见到这些单位的负责人。

    偶尔也能当场签个订单。

    但像经委、省建工局那么大的订单,却一直没有。

    转眼又是十天过去。

    李云海记着家里新屋封顶的好日子,准备回家。

    彭癫子也知道他家有喜事,封了一个红包给他,还说了几句吉利话:“封天彩霞人欢唱,顶上添花事业旺。大吉大庆万事顺,吉祥如意美名扬。”

    李云海接过红包,一摸便知道这红包数量不小,拉着彭癫子的手,笑道:“彭叔,跟我一起回家吧!到我家喝喜酒!你也顺便回家看看。”

    彭癫子激动得嘴唇轻颤,说道:“我家里没有人了,只有几间破败的土屋。你要请我喝酒,我是要去的。谢谢你,李云海!”

    李云海带上林芝、彭癫子、庄勇等人回家。

    他们刚要出发,看到丁强开着卡车过来了。

    原来丁强一直记挂着李云海家新屋圆垛的事,知道他家今天圆垛,也要来讨一杯水酒喝。

    李云海拍拍丁强的胳膊,笑道:“你有心了,丁哥!那就一起回去!”

    林芝说,她家里人知道李云海家新屋落成,但因为工作忙,不能前往,只好派她当代表。

    李云海当然明白,在自己和林芝确定婚事之前,林振邦夫妇都不会轻易去他家。

    丁苗看到哥哥来了,跑出来说也想回去吃酒席。

    “李经理,你同不同意嘛?”丁苗笑着问道。

    李云海指了指丁强:“你哥同意就行。我放你的假便是了。”

    丁强自然说好。

    汪丽丽、张俊、马玉波等人都向李云海道贺,也送了红包。

    “李经理,你只带丁苗走啊?不带我们回家吃酒席?”张俊笑道,“是我们送的礼不够她的厚吗?”

    李云海哈哈大笑,说道:“这样好了,等我回来,再请大家吃一席!”

    张俊等人这才作罢。

    李云海他们开着两辆车,回到了石板村。

    今天的李家,那叫一个热闹!

    村里的人都跑过来看圆垛。

    屋前屋后围满了村民。

    李云海早有准备,搬出在省城买的十几箱烟酒来,放到账房里,开了一箱烟,给看热闹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发了一包,给施工队的同志,还有帮工的村民,每人发了两包烟。

    他现在是商业局的科长,要买烟酒再简单不过,再好的烟酒,也随便他买,而且都不用议价。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李云海的慷慨大方,自然好话不断。

    新屋封顶,在农村也叫圆垛,或者叫上梁。

    圆垛当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来唱赞词,主家有人站在屋顶,往下面撒红包。

    唱了赞词的人,就可以捡红包。

    李德明准备了一袋子红包准备撒。

    平时勤俭节约的他,今天决定大方一回,每个红包里装的都是两块钱,这叫好事成双。

    唱赞词的人此起彼伏。

    彭癫子唱的最起劲,声音也最为洪亮:“乔迁新居住新房,改变环境精神爽。弃旧迎新新气象,一年更比一年强。赞喽!”

    李德明站在三楼顶上,听到一声赞喽,就往下面撒一个红包。

    彭癫子捡起红包,又开始唱赞词:“一赞高楼豪舍,熠熠生辉巍峨,二赞亲朋贵客,名望尊崇显赫,三赞新居陈设,品味典雅特别。赞喽!”

    “一代祥光辉吉宅;四面旺气重门聚。三阳日照地平安;五福星临吉庆门。赞喽!”

    “……”

    赞词唱个不停,红包撒个不止。

    像这样的喜事,村里难得有一回,会唱赞词的人,能赚几十块钱。

    有些不会唱赞词的小孩子,也在会下面喊一声:“新屋落成好吉祥,赞喽!”

    李德明听到了,也会撒一个红包下去。

    小孩子捡到了红包,能高兴好几天。

    唱完赞词,李德明手里的一袋子红包也撒完了。

    彭癫子喉咙都喊哑了,赞了几十个红包,赚了一百多块钱。

    李德明撒完了红包,说了几句感谢四邻帮助的话,请大家到新屋喝喜酒。

    他转过身,忽然看到主梁下面压着一把菜刀。

    李德明这叫一个生气!

    农村建房子,主梁下面压什么东西,是最有讲究的。

    新房上梁,有5样东西是要放的,分别是:一对古钱币、一双新红筷子、五色新布条、红线、一块香木。

    其中最忌讳放的就是尖锐的刀具!

    因为这代表着主人家会有血光之灾!

    还好李德明发现了这把刀!

    他当即把刀拿走,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其他不吉利的东西。

    李德明下了楼,找到李云海,把此事说了。

    李云海也是一震!

    人家架梁你放刀,不是有恨是有仇!

    李云海重活一世,当然知道家乡的这些老典故。

    “爸,这是我家的刀吧?”

    “是我家的刀。”

    “爸,我敢肯定,不是施工队的人放的。”

    李云海首先采用排除法。

    施工队的人都是县建工局的,知道李云海的身份来历,不可能对他家如此不恭敬。

    再者说了,新屋还要搞装修,也是承包给施工队的人在做,他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做出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李德明点了点头,说能干出这事情来的,肯定是我们村里的人。

    李云海刚才一直在忙,没有留意有哪些人上过屋顶。

    而李德明只顾着撒红包了,也没有看到谁到过上面。

    李云海想了想,心中有了计较,说道:“爸,这事我们先记下。马上开餐了,先招待宾客吃饭吧!”

    新屋的一楼和二楼,都已经收拾干净,虽然还没有装修,但就是这红砖屋,已经胜过村里所有的土砖屋了。

    在八、九十年代,很多人家建好屋子盖好瓦,没钱搞装修,就这么住进去的也有很多。

    而在后世,还很流行这种风格,说是什么简洁风、工业风。

    一楼摆了几十桌,桌椅都是从祠堂借过来的。

    村里的祠堂常备有几十桌酒席的桌椅,由同宗人家共同出资购买,平时就堆放在祠堂里,谁家做酒席用得着,就找人去里面拿,拿多少出来,要还多少回去,祠堂可是有专人管理的。

    像这样大型的红白喜事,同宗族的后生都会过来帮忙。你帮了人家,下次你家有事,人家也会来帮你。

    农村宗族的互帮互助就体现在这些大事上,一家有事,八方来援。

    李家满满的坐了三十多桌人,这放在石板村,算得上大酒席了。因为一般来说,每户人家只来一个人吃酒席,不会全家老小都来。

    交游广阔的人,家里有当官的人,屋主面子大的人,来吃酒的人自然就多。

    李云海和父亲一起,挨桌敬酒,说一些感谢大家帮衬,我家才能顺利圆垛的话。

    桌子上,每人再发一包烟。

    这样的喜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