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第259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第1/3页)

    李云海要做的项目很简单,就是开打字复印店。

    “我们四海商店,提供收费的打字复印服务,这项业务开通以来,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几百块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基建、城建项目与日俱增,个体户和私人企业蓬勃发展,随着身份证的普及,市民百姓对打字复印的需求越来越多。

    有了身份证后,不管办什么业务都要求复印身份证,个体户去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复印身份证,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也需要复印复份证。

    一套复印设备,动辄几万、十几万,小微企业、小单位没有能力购置,所有的打字、复印工作都要到外面找人做。

    在李云海看来,打字复印,门槛并不高,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年轻人,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学会电脑打字和复印机的使用。事实上,后世的梅山人,做这个行业的,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

    这个项目,可以让每个家庭都参入进来。

    全国有那么多的省市县,每条街道,每所大学,每个单位门口,都可以开这样的打字复印店,赚大钱就要看个人的命运和头脑,但要解决温饱奔小康,完全不成问题。

    项目是好项目,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农民手里没有钱。

    小型企事业单位都买不起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农民怎么可能买得起?

    林振邦听完,陷入了沉思。

    李云海是过来人,当然知道这一行生意可以做。

    即便他不插手,梅山人也会往文印这一块发展。

    20年后,全国各地都会开遍梅山人的文印店。

    梅山人也靠着文印产业发家致富,年产值达到1200多亿元。

    打字复印店这个行业很难造就亿万富翁,毕竟大多数是夫妻店,顶多请两三个人做事。但赚到了百万、千万元的家庭,却数以万计。

    李云海现在提出这个设想,等于将这个产业提前摆到了明面上。

    林振邦和唐玉霞都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肯定值得做。

    李云海说道:“开文印店,说辛苦也不辛苦,比起耕地来,这个工作只需要坐在门面里,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但要说不辛苦也辛苦,一大早就得开门营业,半夜三更还得加班帮人打印文件和标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这是准入门槛很低的一个行业。家里只要有一个初中生,会打字就行。以后城市扩大了,发展了,全国开上几十万家门店,一点也不算多。”

    林振邦摸出烟来,递一支给李云海,问道:“那这个设备怎么解决?最便宜的一套设备,需要多少钱?”

    李云海起身,双手恭敬的接过烟,说道:“二手计算机4000块钱;二手多功能复印机,自带扫描功能,10000块钱;一台喷墨打印机,1000块钱;最少也要1万5千块钱。”

    林振邦摇了摇头,说道:“这却难哪!农村能拿得出1万5千块钱的家庭可不多。”

    李云海笑道:“除非银行贷款!但也够呛!别说十几万户,便是一万户,就要1.5亿的资金,哪家银行敢把这么多的钱,贷给农民去开店?开店还要别的钱,租店面、办执照,七七八八算起来,也是钱。不过,这个行业最大的好处是,创业初期投资比较大,但后续全是利润!一套设备,少说也能用个十年八年的。平均下来,这个成本很低了。”

    林振邦问道:“云海,项目是好项目,能不能推广呢?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云海道:“只要资金解决了,一切都不是事。”

    唐玉霞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可以先帮扶一万户,再由这一万户带动他们的亲戚朋友出来,慢慢的发展。”

    林振邦道:“一万户,也要1.5亿元的资金!我要是有这么多的钱,那就好办事喽!”

    唐玉霞笑道:“你没有,云海有。”

    李云海吃了一惊:“阿姨,说好了,不打我的土豪啊!”

    林振邦摆摆手,说道:“这不现实,云海再有钱,也不能拿出来这么用。他留在手里,一样可以创造价值,也能带动消费和生产。”

    李云海笑道:“对,是这个理。”

    林振邦沉吟道:“那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实现伱刚才说的那个目标?”

    李云海想了想,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还真有一个办法。就是机器我来出,不卖给他们,而是以出租的形式,租给他们使用。”

    林家人都是双眼一亮:“租?这是个好办法!租多少钱一个月呢?”

    李云海道:“每个月五百块钱,我们还提供维修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了,耗材他们得自己买。等他们赚到了钱,也可以把这套机器买下来。”

    一个月五百块钱,也要出租三年才能赚到李云海说的15000元。

    当然这个本钱,是算的批发价。

    如果只计算成本价,那就要低得多。

    一台二手计算机1600元。

    一台翻新复印机也不过1000多块钱。

    一台喷墨打印机,成本几百块钱。

    加在一起不超过四千,等于只要八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出租设备的收入还在其次,后续的耗材收入才是大头。

    想想看,如果全国十几万家打字复印店,全部都使用李云海提供的耗材,这是多大的一笔产业?

    李云海这么做,既让自己赚到了钱,也帮助了农民进城创业。

    对他来说,只需要拿出4000万,就能帮助一万户农民开店。

    如果他再大气一点,拿出4个亿来,就可能帮助10万户农民开店,一夜之间,梅山人的文印店,就能开遍全国各地!

    以后李云海完全可以躺在家里收钱,财富将源源不断的汇入他的账户。

    不过,这项伟大的事业,不可能真在一夜之间实现,这也太不现实。

    李云海可以提供设备,也可以出租给贫困户,但他也得有个保障才行。

    所以,他要求政署和银行提供双层担保。

    李云海和林振邦商议,先帮助一万户开店,做个试验。

    这一万户,必须先和当地政署签订保证协议,还得从银行拿到担保书,如果有人骗走了设备,一走了之,那就由政署和银行进行追责。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极小,但李云海还是想给自己的资金,上一个双保险,也给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