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投资28亿!

    第265章 投资28亿! (第1/3页)

    李云海搬开柜子,打开地下室的门,几个人拿了铁铲和刀具防身。

    庄勇也在场,他率先下了地下室。

    李云海随后下来,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他还打开最下面的那个地道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人影,但是看到被人翻动过的痕迹。

    看来贼人进来过地道,可能龚洁她们回来得及时,那小偷来不及将柜子归位就逃走了。

    李云海满腹怀疑,是什么人知道这个地道?

    他找到的那些金子,全部运回西州收藏起来了,这个地下室,之前也只有他和林芝知晓。

    林芝和李云海商量,这房子在大马路边,容易被贼人惦记,得加强安保才行。

    李云海应了一声,说明天就把门窗全部换成防盗的。

    这座别墅有年头了,门窗都是木的,只有院门是铁的,但围墙又不高,防君子不防小人。

    李云海决定把别墅全部换成防盗门窗,再加高围墙。

    第二天,李云海没有到广交会上去,而是请了工人来改造别墅。

    除了加固围墙、更换门窗之外,李云海还在二楼和三楼各加装了一道防护门,同时叫人把地下室给清空,加装了电线电灯,进入地下室的门也给加了锁。

    休息的时候,他打电话回西州,询问公司的情况。

    苏红接听电话,告诉李云海道:“李总,我正想着晚上再打电话找你呢,倪教授今天打电话回来,说有要事找你商量,他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请你有空的时候一定要联系他。”

    李云海记下倪教授的电话号码,说了一声好。

    和苏红通完电话,李云海拔打倪教授留的号码。

    他拨通之后,忽然想到倪教授在米国,两国之间有时差,那边是晚上十一点钟了,倪教授怕是休息了吧?

    李云海正想挂断电话,那边已经有人接听。

    倪教授爽朗的笑声传来:“李总吧?”

    李云海笑道:“是我,倪教授,深夜打扰到你了吧?”

    “我还没有睡呢!”倪教授语气沉着的说道,“有个事情我得向你汇报,我联系了米国的GCA公司,他们愿意向我们出售最新的光刻机、芯片生产线、存储器生产线。不过投资十分大!建一条存储器生产线投资就要2亿美元,一整套设备买下来,要8亿美元!”

    李云海听了,良久没有说话。

    八十年代末,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固定资产总投入仅15亿元人民币。

    而一整套光刻机、芯片、存储器生产线,买下来要8亿美元,按照官方汇率,也要28亿人民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的芯片技术只落后米国六年,但是远远领先南韩等地区。

    70年代初,我国的芯片研发进度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名列前茅的。当时,我国引进了很多芯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在了解到集成电路利润丰厚的背景下,我国陆续有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厂建成投产。

    但这批机器,到80年代中期已经过时了。

    光刻机、芯片、存储器,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太快了。

    我国就算有心发展芯片行业,也无力投资。

    纵观世界芯片产业发展史,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的,无一例外都需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

    东洋和米国如此,后来居上的南韩也是如此。

    1984年,尼康公司和GCA公司各占全球光刻市场的30%份额。这一年,阿撕麦公司刚刚成立。

    而我国的很多元器件,多数是在国外组装好,再卖到我国来。

    这一停滞,就是20年时间,之后我们才重新重视芯片的研究,但是已经落后太多。国产的芯片一直落后国外两到五代左右。

    李云海想在办公设备领域做大做强,离不开芯片和存储器。

    所以他才派倪教授到国外去考察,一是购买最新的生产线,二是挖掘高端的人才。

    李云海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知道这些高端的生产线肯定不会便宜。

    只是没想到,价格贵到离谱!

    几台生产线就要28亿人民币!

    难怪国内的工厂,都觉得投资太大,不划算,所以放弃了对现有生产线升级换代的计划,改为芯片进口。

    李云海以一己之力,能买下这么多的生产线吗?

    28亿元!

    买?

    不买?

    这三个字,像是唐僧的紧箍咒一样,在李云海脑海不停的翻滚。

    倪教授似乎也知道李云海的难处,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说道:“李总,你我都知道这个产业的重要性,我当初放弃科研所的一切,来到西州追随于你,就是因为我们兴趣相投,有着共同的理想。我的确想为自己的理想贡献余生,可是这笔投资实在太大,我知道你也不可能投资这么大一笔资金,我——”

    他说着说着,忽然就沉默了。

    不用说他也知道结局如何。

    连国家都放弃的产业,李云海一个人,又怎么扛得下来?

    如果是2.8亿,倪教授都会哭求李云海同意。

    但这是28个亿啊!

    任何人有了这笔钱,还用得着投什么资?

    直接守着这28亿,就能世代荣华富贵了。

    倪教授之前在北金工作时,就曾经提过无数次的建议,微机芯片这个产业,一定要迎头赶上,不能落后。

    然而,国内的工厂,拿不出几十亿来升级换代。

    倪教授的建议,也就不了了之。

    他随后遇到了李云海,两人一见如故,相逢恨晚。

    李云海的思想,和倪教授是一样的,都想发展微机芯片这个产业。

    我国的微机芯片技术,正好是从这一年开始中断研究的。

    而李云海正好重生在这个节点!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一双大手在安排和操控李云海的命运,也给微机芯片的发展,指明了另一条康庄大道。

    李云海如果能以一己之力,在1986年,为国产的微机芯片奉献出自己的力量,那我国的芯片产业,或许就不会再落后,将一直紧随国际技术的发展而进步!

    可是28亿的投资,却让李云海为难了。

    28亿,他不是没有。

    他正好有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