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为谁辛苦为谁忙?

    第532章 为谁辛苦为谁忙? (第1/3页)

    李云海要把自己的光刻机卖给康柏公司,还想给对方授权生产X64芯片,目的是想彻底的把康柏公司拉入己方阵营。

    全球生产和组装电脑的大厂只有这么多,在X64芯片出来之前,这些公司都属于X86阵营。

    龙腾X64芯片横空面市之后,芯片阵营便被划分成了两种。

    李云海要尽量多的将全球PC厂商拉到自己的阵营来。

    当然了,两种芯片阵营,并非一定要斗一个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和平共存,大家一起盈利。

    不过利益是一定的,此消彼长。四海、英特尔、AMD三家芯片厂商,谁能赚到最大的利益份额?就要看彼此的营销手段。

    赵金平得到老板授意后,前往和康柏公司的代表进行谈判。

    双方见面,很自觉的把以前所有的不愉快全部忘到了脑后,愉快友好的进行合作谈话。

    商战情势瞬息万变,意气用事,汲汲于过往的仇恨,不能主动适应的话,就会被淘汰。

    康柏公司如此,四海集团也是如此。

    四海集团想让康柏公司入局,但对方也是老奸巨猾,投资也十分谨慎,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几亿美元来投资X64芯片。

    从四海采购芯片的话,价格肯定要比自己生产的贵。

    X64芯片性能优异,定价却和486芯片差不多。

    英特尔的486芯片,刚发布时售价950美元。在1991年的4月份,英特尔推出了486SX芯片,售价258美元,旨在帮助PC市场推出一款低成本处理器。

    再加上库存的286和386芯片,已经大幅降价,因此90年代初期开始,低价电脑开始盛行,最便宜的电脑只需要几千块钱人民币就可以买到。

    但最先进的芯片售价仍然昂贵。

    康柏公司宁可高价采购龙腾芯片,也不想投资芯片工厂。很显然,他们既不想错过X64芯片带来的热销福利,也不想冒太多的风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终双方只能达成采购供货协议。

    四海集团的芯片,虽然得到了英特尔、AMD的支持,拿到了这两家芯片大厂的授权费,但赚的也并不算多,前期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打天下。

    市场占有率才是王道!

    IBM、惠普等大厂,还没有和四海集团合作的回音,看来他们还在观望,不知道龙腾芯片能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X64芯片问世后,前期引起了一片关注和震惊。

    但这些关注都来自业内和媒体。

    消费市场对X64芯片的反应却出奇的平淡。

    配置了龙腾芯片的龙腾电脑,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热卖。

    当销售和财务数据汇总到李云海案头时,他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

    还要怎么样努力呢?

    公司把近年来的收入,全部投入到了光刻机和芯片的研发当中。

    为此组建了庞大的科研团队。

    要维持这个科研团队,每年需要支付高额的工资和奖金。

    之前是担心出不了研究成果。

    现在好不容易出了成绩,结果产品又不好卖!

    下班后,李云海没有离开办公室。

    他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办公室里,感觉到一种深深的疲惫。

    这七、八年来,他都像机器一般,高度运转,努力拼搏,从来没感觉到劳累过。

    但是今天的他,却格外的疲倦。

    岁月静水流深,逝者如斯。

    李云海前世还没有学会怎么年轻,却已经老去,现在终于有机会重活一世,却又把时间都消耗在工作中。

    有时半夜还坐在公司办公室里的时候,他抽着一根烟,也会想自己这么辛苦所为何来?

    最开始,他是因为身无分文,居无片瓦,所以逼迫自己努力,给自己挣一个前程。

    现在他有房有车,有女人有孩子,还在为什么而打拼呢?

    为了四海集团!

    人生只要上了路,就像套上了缰绳的马车,只能不停的奔跑向前,根本就没有休息的可能。

    公司也是如此,只要一天还在营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务。

    一个接一个的展销会,一个又一个的研发目标,就这么将李云海的青青岁月给捆绑消灭。

    李云海终于明白,除非自己彻底放下四海集团,实现财务自由,然后退休,否则的话,他这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这种量子纠缠当中。

    短暂的迷茫过后,他很快又恢复了斗志。

    他的呼机响了起来。

    李云海一看是家里的电话号码,便用办公室的电话打回去。

    “喂,云海,你在哪里呢?怎么还不回来?”林芝温柔的问道。

    “我在办公室,处理点工作,马上回家。”

    “哦,那你回来的路上,给我带点吃的吧!我特别想吃辣的东西。”

    “你这是真的怀上了吧?”

    “例假推迟了这么久,我想应该是怀上了,明天你有空没有?陪我去医院做个检查吧?”

    “天下任何事情,都没有你的事情大!”

    “嘻,好。”

    李云海放下电话,抖擞精神,走出办公室。

    他来到夜市街,买了些烧烤串串,回到家里。

    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