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请陆子诛贼!

    第二十章:请陆子诛贼! (第1/3页)

    太上平静的端坐在道宫中。

    八卦炉旁,两个童儿小心翼翼的扇着火焰,扇子每一次舞动,都掀起能撕裂天地的波澜,但又旋即被压缩、收束,化作微风,使那火焰更汹涌一分。

    “老爷。”一个童儿恭敬开口:“火势差不多了。”

    太上平静的点了点头,垂着眼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半晌,他轻轻叹了口气,道:

    “我之一脉,清净无为,顺其自然.”

    两个童儿疑惑抬头,都看向自家大老爷。

    旋即,他们看见大老爷揉了揉鼻子,又自言自语道:

    “吾现在想打喷嚏。”

    童儿们一怔,旋即惊恐的瞧见大老爷‘啊欠’一声打了个喷嚏,气浪飘出,恰巧从八卦炉下的熊熊大火中带出一粒火星,又恰巧将道宫大门撞开。

    风雨飘摇的一粒小小火星,就这么飘出了道宫,飘在道宫外的绝对虚无中。

    在两个童儿呆呆的注视下,那一粒渺小火星膨胀成巨大的火团儿,带起隆隆声,就这么坠入了岁月长河,坠入了大天地。

    上古,大周末年,春秋岁月。

    “大贤张陵,惜哉悲哉!”

    洛阳城中的大道宏音,飘飘扬扬,洒向整个天下。

    “惜哉悲哉!!”

    临淄,齐宫。

    怒目圆睁的人头就挂在大殿外的大旗之上,鲜血顺着青铜旗杆淌下,不曾干涸,也不曾凝固。

    殿上,齐桓公端坐主位,凝视殿门外的大旗,凝视大旗上的头颅,淡淡道:

    “此子虽勇,然有不臣之心,斩之不惜。”

    诸将诸臣都连忙称是,管仲则是轻叹:

    “君上,可屠城之事,到底还是犯了天怒人怨.”

    “何来天怒?”齐桓公淡淡道:“吾虽以吕为氏,但姓为姜,祖上是姜尚,是姜子牙,得仙神襄助,便是天助,天,站在寡人这边!”

    “那人怨.”

    “人怨又如何?”他平静道:“为成大事,不拘小节,岁月历史由胜者书,吾屠城又如何,但叫仙神欢悦,天下便当归齐,到时候,谁敢以此事诋毁?”

    顿了顿,齐桓公指了指外头挂着的头颅,又道:

    “此人勇武之名已动齐、秦二地,然寡人斩之,谁敢为其鸣一句不平?非贤非德更非圣,斩了又如何?恰似遂国,孱弱至极,无仙神护持,屠了又如何?”

    他站了起来,鹰视狼顾,步步凶煞:

    “屠此百城,得天尊相助,如何不可为?谁人敢生怨?即便有怨,又有谁敢在寡人面前表露?那表露者的头颅,就挂在旗上,谁敢取走安葬?”

    话还没说完。

    “齐国国君,倒行逆施,屠城过百,有大贤张陵.”

    天外传来宏大道音。

    “大贤张陵,惜哉悲哉!”

    齐宫之中,诸臣错愕,管仲色变,齐桓公震怒!

    天边那‘惜哉悲哉’之音逐渐浩浩,伴随连绵大雨落下,伴随天哭!

    圣者离世,天地为之悲;大德离世,山河为之哀;大贤离世,苍穹为之恸哭。

    此刻天降大雨,便是天地承认了张陵大贤之名!

    宰杀不臣之臣,和宰杀当世大贤,是两个概念。

    齐桓公猛地一拍,身侧案几崩碎成粉,他神色难看到了极点,听着‘惜哉悲哉’之余音,看着浩浩之大雨,一字一顿:

    “此,是,何,人?”

    诸臣相视,无人言。

    半晌,管仲若有所思道:

    “此为大德之音,但按理说大德之音传不遍天下,应是借了至宝威能大概是洛阳城里的那位陆子。”

    说着,他侧过头,看向神色阴翳的齐桓公,平静道:

    “张陵不是说过了么,陆子是他的师弟.那位陆子虽然名声还不够盛,但也足以凭大德之位,定下一尊大贤,君上还是想一想,如何压下齐地中将要四起的流言蜚语。”

    齐桓公脸色沉的可怕。

    半晌,他抽剑而出,一劈而落,剑光化作长河,冲出齐宫,冲向天穹,将忽起的重云尽数撞碎,将那天为大贤离世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