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前往火车站接人

    第七十二章 前往火车站接人 (第1/3页)

    (本章后半部分有较写实的当年火车站背景,不爱看的可跳过这章,对剧情毫无影响。)

    自打有了船后。

    李多鱼每天就想着到海里去浪,不是在海带田,就是想方设法在捕鱼。

    而那个能钓到大鲈滑的西甲礁,被渔民的各种渔网、延绳钓围困了两周后。

    大鲈滑直接给抄家了。

    渔民一共捕到四条上百斤的大鲈滑,而青口码头的老张从第二条,就开始压价。

    到第四条时。

    每斤大鲈滑的收购价就只剩下四毛,见大鲈滑卖不上价格后,渔民这才从西甲礁散去。

    可转眼,他们又盯上了李多鱼的张网捕鱼。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廉江县的废旧拖网,几乎被担担岛的渔民买光了。

    大堂哥李曙光买的最多,足足买了三副旧的拖网,二堂哥也买了两副。

    滩涂那里、恶水湾那里,只要是能打桩的地方,全都是这种固定张网。

    有些渔民还开发出了新玩法,在张网里洒一些杂鱼饵料,吸引海鱼到网中进食。

    结果当天,那個渔民捕获了大几百斤的海鲜,而打那以后,大家也是有样学样,全都网拖网里放杂鱼饵料。

    而这一段时间,担担岛的码头非常热闹,海鲜多到鱼贩子都收不过来。

    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接着,就是海鲜价格暴跌。

    捕获量最多的带鱼,价格被压到了一斤只有五分钱。

    杂鱼多到都没人收,只能用拖拉机拉去做成鱼露。

    而这种过渡捕捞,所带来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村附近的渔业资源明显变少了。

    那些没有买到拖网,依旧还在同粘网在捕鱼的渔民,发现鱼获变少后,就开始抱怨那些下张网的。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到隔壁陈家村的海域去捕鱼,结果导致两村的渔民矛盾再次升级。

    经常在海上隔着大几十米,就开始互相问候对方爹娘,忙着给对方上坟。

    而“始作俑者”李多鱼,最近却不怎么捕鱼了,而是专心在搞他的海带。

    天气越冷,海带就长得越好。

    经过三个月的生长,当初那些小小的海带苗,现在已经有一米多长,端头长得最好的,已经都有两米了。

    只要等到来年开春时,海带又会迎来一波生长爆发期,到那时,就会长到四到五米长。

    而由于最近冬天阴雨天气比较多,光线照射的比较少,海带就必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