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赵公子买单

    第一百八十章 赵公子买单 (第1/3页)

    李多鱼跟着郑所长来到了一间接待室,跟他预想的一样,接待室里,全都是领导。

    渔业局的吴局长。

    榕城水产加工厂的老总。

    县里的一二把手也在这里,像郑所长这种级别的,在这群人里只能排在最后面。

    ......

    突然跟这么多领导,在同一间屋子里,李多鱼再怎么稳如老狗,被这么多人注视着,也有些慌。

    正在喝茶的大领导,随口说道:“要是没叫老郑去叫你,你这小子,估计又脚底抹油跑了吧。”

    李多鱼挠了挠头。

    “随便找个地儿坐吧。”

    李多鱼环视了圈,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

    领导接着说道:

    “听吴局讲,你在长崎的表现不错,钓了条六百多斤的大金枪鱼,拍卖了十多万,那个叫什么小岛秀夫的社长,还送了伱五把鱼竿和一条钓鱼船?”

    领导刚说完,他的秘书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领导听完后,叹道:“你看我这记性,是小岛川夫社长才对。”

    听到这话后,加工厂老总很是震惊:“这什么鱼,这么贵,我们厂生产一个月,都没一条鱼赚的多。”

    吴局长说道:“那天,我也在现场,多鱼钓的那条金枪鱼确实拍了十多万。”

    水产加工厂老总,感慨了声:“咱们这经济差距,还真是有够大的。”

    面对大领导的问题,李多鱼回道:“五把鱼竿是真的,可那个船,别人只是随口说说,送不送都还不知道。”

    “你钓的鱼都给他们了,要是不送的话,我到时候帮你讨去。”

    “谢谢领导,有您这话,我就放心了。”

    “听说,小岛川夫社长送你的鱼竿能钓起六百多斤的大鱼?”

    李多鱼点点头:“能钓起来,不过要钓很长时间,强拉的话,再好的鱼竿也撑不住。”

    “以前,我年轻那会也挺喜欢钓鱼的。”

    “那我给您送一套过来。”

    “我要有空钓鱼,那就好了,与其送给我,不如借一套给咱们市的渔具厂,让他们好好研究。”

    “没问题,我也是这样想的。”

    “你小子,有觉悟,但不高,要真这么想的话,当天下飞机,就不会跑那么快了。”

    李多鱼尴尬挠了挠头。

    大领导对着身后一位中年人说道:“刘厂长,你找多鱼要一套鱼竿去,好好研究下,不过,该给还是得给。”

    中年人点了点头。

    大领导说完一件事后,又对着李多鱼说道:“咱们廉江县身为渔业大县,可为什么一直没有冷库,你知道原因吗?”

    李多鱼摇了摇头。

    “我猜,你也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我也就不跟你细讲了。”

    领导没打算讲,可有些东西,李多鱼却是懂的。

    人一旦老了后,就喜欢刷些奇怪的东西,前世,他从岛国回来后,最想知道的,就是在他打黑工的那二十年里,国内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于是短视频刷着刷着,就知道了一些当时的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外汇储备是负数的,很多没道理的事情,只要跟外汇扯上关系,瞬间就有道理了。

    比如说,内地明明都没有鱼吃,可为什么沿海的水产加工厂,还要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出口到世界各地。

    友谊商店为什么只允许外国人进入,还卖文物,答案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赚外汇。

    简单来讲,就是出口东西,换成美元、日元,然后再用这些钱购买高端的设备。

    改革开放那会,考察团出国后,就发现国内的各种生产设备都很落后,当权者最优先考虑的,就是怎么赚更多的外汇,然后进口一批新设备。

    而廉江为什么一直没有制冰厂,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水产加工厂的外贸出口问题。

    如果有了制冰厂,那么渔民肯定会想办法,把捕捞到的海鱼,卖到市场里,或者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而水产加工厂就失去低价购买的优势了,无形会增加很多成本,从而减少他们的利益。

    领导接着说道:

    “对了,这次叫你来,除了鱼竿的事,还有个好事情要告诉你,那就是咱们水产加工厂进口了一套先进的的制冰设备。

    他们打算在县里搞一个分厂,我们这里面,就你一个捕鱼的,你觉得制冰厂建哪里,对你们渔民来说比较好。”

    李多鱼看着眼在场的领导,这个问题,感觉不应该由他来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