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把价格打上去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把价格打上去 (第1/3页)

    枪响过后。

    鲣鸟都被吓跑了,没有一只敢在渔船上停留。

    李多鱼瞥了眼大堂哥打下来的鲣鸟,应该是褐鲣鸟,是一种大型海鸟,个头一点都不会比鸡小。

    成年鲣鸟可以长到70厘米左右,这种鸟背部是棕褐色,腹部是白色的,由于要在海里游泳捕鱼,它们的爪子长得跟鸭掌差不多。

    李多鱼记得小时候,担担岛附近的西甲礁、东甲礁,还是有很多这种海鸟。

    可在那个年代,渔民连捕捞到的海鱼都得上缴统一分配。

    而这种海鸟并不在计划里面,再加上鲣鸟很大只,肉很多,鸟蛋也挺大颗的。

    于是一些想吃肉的渔民就会到这些礁石上,去放陷阱,偷鸟蛋。

    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没两年,褐鲣鸟族群直接就从西甲礁消失了,近海也看不到这些鲣鸟的踪迹。

    李曙光拎起一只鲣鸟,递给了李多鱼:“要不要来一只,肉烤了吃,还挺不错的。”

    李多鱼摇摇头:“你这枪打了,肉里面全是那小颗粒,处理不好,咬到了要崩牙的。”

    他堂哥这把枪是土枪,打枪的时候,要往枪口里倒那种小颗粒,跟散弹枪有点像,但威力又没那么大,只能用来打鸟和小动物。

    李曙光略带嫌弃说道:“给你吃的,还挑七捡八,不要的话,我就给小超和石头他们了。”

    “给他们吧,我不吃鸟。”

    主要是李多鱼以前还真吃过褐鲣鸟,这种鸟由于常年吃海鲜的缘故,鸟肉有点骚,吃起来真没有鸡肉来的好吃。

    作为一个资深养殖户,他清楚的很,很多野味真不一定比养殖的好吃,且大多都有一股骚味。

    马鲛鱼群和鲭鱼群,被海陆空三方势力联合夹击后,直接被吃光了,最后连条小鱼都没能逃走。

    看着安静下来的海面。

    石头忍不住问道:“现在咱们还钓吗?”

    李多鱼看了眼今天鱼获,虽然有老六来搅局,但已经算是大丰收了。

    看了眼手腕上的粗马表,已经十二点半了。

    回程还要三小时。

    到青口码头那边差不多要下午三点半,这个点回去的话,码头鱼贩子应该还没撤。

    这次可没有海外省的朋友给他们送冰块,要是回去晚了,鱼坏掉了,就卖不上价了。

    “走吧,回去吧。”

    钓了几个小时,手臂就已经有些发麻的张金沙连忙点头,他不想再给李多鱼白白打工了。

    钓的越多,亏的就越多。

    回程的时候。

    李曙光没有靠李多鱼带路,而是拿出了他爹当初在渔业队时,送他的六分仪。

    看到这东西后,李多鱼也有些惊讶,在这个没有GPS的年代,想要在外海捕鱼,就必须要学会使用六分仪。

    而李曙光这一套应该是他爹给他的,当初成为渔业队队长,大伯曾去培训学习过,学会了使用罗盘和六分仪。

    这玩意还挺复杂的,不单要测,还得算和参考航海天文历。

    以前也有人跟他讲过,可他接触捕鱼时,渔船都已经装GPS了,就一直没去学。

    堂哥虽然文凭不高,甚至初中都没毕业,但由于打小经常跟渔船的缘故,六分仪玩的贼溜。

    没多久后。

    就计算出了经纬度,然后在一张黑白的全球地图上,标出了自己的渔船位置,在通过罗盘,当场就知道青口码头的具体方向。

    这一手连李多鱼都自愧不如,他能到外海来,凭借的是经验和感觉,只要离开这片海域。

    李多鱼在茫茫大海,绝对会失去方向感,而他堂哥则是实打实算出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来。

    有这个技能的话,随便去一家国营的渔业公司,别人都是抢着要的,尤其最近刚兴起的远洋渔业公司。

    临走前。

    李多鱼望了眼海面,茫茫然的大海一条渔船也没有,亏他还把马秀梅邻居的回信给带来了,可惜这趟没有遇到老汉,不然顺便再向他要点冰沙。

    渔船开始返航后。

    大家纷纷坐在甲板上休息起来,大家都有随身携带一些干粮。

    李多鱼他们三人吃的是陈慧英做的夹肉光饼,石头和张金沙他们则带了一些三角糕和油饼。

    可对于沿海人来说,不管是吃干粮还是吃饭,要是没汤的话,是没有灵魂的。

    于是,李多鱼就当起了伙头,把剩下的杂鱼,直接煮了一锅杂鱼汤。

    担担岛这里是非常爱喝杂鱼汤的,对李多鱼他们来说,再猪肉不好买的年代。

    他们喝的汤,几乎都是杂鱼汤,煮的时候,只要放一些姜丝,不单可以去腥,还可以暖胃。

    在海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后。

    渔船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