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烤鳗鱼爆火

    第三百九十九章 烤鳗鱼爆火 (第1/3页)

    (关于村主任离职这件事,作者一定会听取意见,慎重考虑,请不用担心。)

    一阵特大暴雨过后。

    肆虐担担岛海域的赤潮和蓝眼泪,就这样消失了。

    同一时间,李多鱼收到了一封来自鹭岛水产技术学校的来信,大抵意思是,邀请他一个月后,到学校去一趟,商量相关教学事宜。

    李多鱼是客座教师,跟常规教师是不一样的,没有长期的雇佣合同或正式的教职身份。

    教学也相对轻松点,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段里面,进行特定的内容教学。

    虽然不用经常站在讲台上,可想到一个月后,就得去给一群中专生讲课,李多鱼还是有点紧张的。

    毕竟这个年代,能考上中专的,也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改开后,百废待兴,很多单位的萝卜坑都是空的,非常缺人。

    中专毕业的话,不到二十岁,就可以进入职场工作,且这个年代的中专生不单包分配工作。

    有些比较好的学校,甚至连学费都包了,还给学生各种粮票和货币补助。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中专生是农民子弟最快翻身的手段只要毕业了,就是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周晓英有跟他说过,现在的中专生比他们那会还要难考,录取率只有10%,有些考不好的,就继续读高中,然后走高中专或者大学这条路线。

    当然也不是说,那时的中专生比大学生还利害,只是那时的社会,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

    而给一群尖子生上课,这压力就相当大了。

    李多鱼在床上请教了周晓英,该怎么给学生上课,结果热到浑身冒汗的周晓英,只回了一句:“你要是真材实料,那就不怕讲课。”

    “就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建议。”

    周晓英嫌弃道:“能有啥建议,教学不就是把你会的东西,教给那些不会的人。”

    听到这话后,李多鱼犹如醍醐灌顶,好像也没啥好怕的。

    水产研究所的人,所掌握的养殖技术都不一定有他厉害,就教一群娃娃,怕他个锤子呦。

    可现在,比起教书这件事,有件事更为重要,陈元素和安玉良经理已经给他发了好几封电报了,全都是询问烤鳗鱼的事情。

    李多鱼让陈文超和二哥将部分鳗鱼捞出来,放在水池里面暂养。

    烤鳗鱼前。

    最好先把鳗鱼饿上两天,也就是吊水清肠,这样宰杀鳗鱼时,就不容易被各种细菌污染。

    净鳗后。

    李多鱼将鳗鱼运输到了水产加工厂那边,将鳗鱼直接放在冰水里,将其冰晕。

    对宰杀鳗鱼来说,这一步其实还蛮关键的,鳗鱼这种滑溜溜的东西,要是不冰晕的话。

    杀起来,肯定到处钻到处跑,抓都抓不住,而除了冰晕外,一个插栓式的大铁钉也是必须的。

    为了配合李多鱼这次烤鳗鱼加工,水产加工厂的刘厂长,直接安排了十几号人给他。

    让李多鱼教她们怎么烤鳗鱼。

    好在这些人,大多都是尚峰镇的渔民,原本就是杀鱼好手,有好几个,李多鱼还认识,是担担岛过来这边打工的。

    李多鱼示范讲解了几遍后,这些工人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懂得怎样杀鳗鱼了。

    由于没有烤鳗鱼设备的缘故,李多鱼目前只能手动烤制,而这恰好是李多鱼的强项。

    前世,打黑工那会,生意最好的时候,李多鱼一个人一天能烤上千条的鳗鱼,是名副其实的烤鳗仙人。

    李多鱼耐心讲解着烤鳗鱼的注意事项,什么时候刷汁,什么时候收汁,烤到什么程度才算烤好。

    结果,李多鱼发现,这个年代的工人真的非常有灵性,悟性也很高,且很积极的那种。

    经过一下午的尝试,差不多就掌握了烤鳗鱼的核心技巧,而李多鱼则趁她们练习的时间段,熬制了大量的蒲烧酱汁。

    一条人工烤鳗鱼生产线正式运转,李多鱼则在现场当起了质检员,负责整个生产线的质量。

    而李多鱼跟水产加工厂签的协议是:一条流水线的场地租赁费为一百元。

    一条鳗鱼的加工费为五分,

    包装费一毛,

    每个包装袋的彩色印刷费为两毛。

    李多鱼计算了下成本,发现场地、人工都很便宜,反而包装和印刷这块吃了大头。

    毕竟在这个年代,一个城市里面,印刷机还真没几台,更别说能在塑料包装袋印刷的机器。

    这个包装袋,还是水产加工厂的刘厂长帮他跑的,不然李多鱼直接找过去,印刷厂那边理都不理你。

    经过五天时间。

    李多鱼将烤好、包装好的鳗鱼,以每条一块五的价格,出售给了陈元素和安玉良这两家公司。

    扣除掉各种成本后,李多鱼这两万多条鳗鱼赚的并不是很多,净利润只有两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