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带大铁锅,捕捞丁香鱼

    第四百二十五章 带大铁锅,捕捞丁香鱼 (第1/3页)

    全身湿漉漉的小舅陈冬青回“家”找他姐换衣服去了。

    自打李多鱼的外婆离世后,小舅陈冬青在念大学前,都是寄宿在他们家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李多鱼他们家也是小舅的半个家。

    李多鱼并没有着急去码头,而是先来到了鳗鱼厂这里。

    把那个用来煮杂鱼做鳗鱼饲料的大铁锅从灶台上先拆了下来。

    一脸懵逼的陈文超,问道:“鱼哥,咱们不是要去捕鱼吗,你拆这个锅准备做什么啊?”

    “等会,你就知道了,我们要在船上直接煮鱼。”

    丁香鱼是一个大的概念,只要是很小的海鱼,都有可能被叫成丁香鱼。

    什么鳀鱼、小银鱼、饶鱼之类的,都经常被叫成丁香鱼。

    要不是李多鱼去岛国打过黑工,估计也有大概率抓错鱼。

    真正的丁香鱼,指的是鳀鱼的幼苗,幼年形态跟小银鱼几乎是一样的。

    别说外行人分辨不出来,老渔民看了都迷糊。

    唯一的不同,就是小银鱼身上有条黑线,而丁香鱼没有,且幼苗形态的丁香鱼更小一点,平均只有两到三厘米这样。

    两者刚捕捞上来时,真的非常难区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水煮一下。

    小银鱼煮熟后,是乳白色的。

    比较好看,价格也比较高。

    可刘厂长要的那個丁香鱼,煮熟后,稍微有点偏灰色,并不完全是白色。

    且这鱼有季节性,一般只有春秋两季才有,而现在正好就是丁香鱼捕捞的季节。

    陈文超皱着眉头,完全没法把捕鱼跟大铁锅联想在一起,在船上煮鱼用小锅就可以了,还不容易撒出来,用大锅的话,太不方便了,还特别占位置。

    想不通的事,他也懒得想,见铁锅下面都是黑灰,非常容易弄脏衣服。

    陈文超赶紧上前接过铁锅。

    “鱼哥,把锅给我吧,我来拿就好了。”

    其实,解决丁香鱼还没上岸就烂掉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直接在船上架一口大锅,捞起来后,当场直接煮熟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烂掉了。

    李多鱼恰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丁香鱼特别多,质量特别好,且还是丁香鱼的主要捕捞点。

    那就是离担担岛不远的定海湾,开船过去的话,差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

    李多鱼记得,前世那个地方的渔民,单靠捕捞这个丁香鱼就可以养活一整个家,甚至做起了一整条产业链。

    如今,他们应该还不知道丁香鱼有多值钱,李多鱼打算先帮他们开发开发。

    不然等他们知道的话,外地渔民去他们那里捞鱼的话,估计就要被赶了。

    单有铁锅是不行的,想在船上用大锅的话,必须要有个能生柴火的底座才行。

    刚好村委会那边,好像有两个柴油桶改的的底座,用来放铁锅刚刚好。

    平常只有办喜事,还有大节日时,才会拉出来用,自己作为村主任,借用一下铁锅,应该不过分吧。

    把大铁锅和铁皮底座搬到码头后,李多鱼又从鳗鱼厂那里杠了根毛竹过来。

    如今鳗鱼厂的隔壁,李多鱼租了个小地盘给欧哥,他把大竹村的毛竹直接运到担担岛来寄卖。

    由于临近海带养殖的季节,这段时间,打桩的人特别的多,而在这个年代木材真的很贵。

    岛上的木麻黄被李多鱼和王家兄弟,以及那三百亩鲍鱼田糟蹋过一遍后,已经没剩多少了。

    现在担担岛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养殖户,根本就用不起木头桩,只能用相对便宜的毛竹桩。

    而现在岛上买毛竹也很简单了,不用再像李多鱼一样,亲自跑到大竹村去买。

    直接来鳗鱼厂这边,找他二哥李耀国买就行,当然作为场地提供者,李多鱼多少还是有赚点中间费用。

    因为养殖业的突然兴起,欧哥已经很少跑运输了,直接自己做起了毛竹生意,再加上李多鱼的引荐,认识了打桩的张师傅。

    现在尚峰镇打桩的,渔排什么的,用的几乎都是大竹村的毛竹。

    而在这个年代,毛竹用处非常广,连带着盖房子用的外墙脚架也需要大量毛竹。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欧哥的毛竹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已经是大竹村的首富,资产说不定已经有好几个万元户。

    就是老念叨着什么要不要订个娃娃亲,让李多鱼和周晓英有点烦恼。

    李多鱼觉得孩子的事情,孩子长大后,自己去决定,娃娃亲之类啥的,纯粹就是看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