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

    第四百八十五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 (第1/3页)

    李多鱼这艘钓鱼船开到了浪奇岛的码头后,这位年轻医生第一时间下船,蹲在码头那里,吐到整张脸都惨白起来。

    “等会,要不要我送你到青口码头那边?”李多鱼尝试问道。

    陈季风头摇得跟泼浪鼓一样:

    “不用,真的谢谢了,我坐这里的大船去青口码头就好。”

    李多鱼确实很佩服这个年轻医生,晕船怕海,居然还敢来岛上给大家看病。

    不过,像他这样的,才是正常的,很少在海上坐船的人,肯定会被晃到晕船的。

    要是坐大船的话,情况可能会稍好一点,像他这种十多米的钓鱼船,在大海里真的就跟一叶扁舟似的。

    浪大的时候,普通人还是没法接受的,要是舢板船的话,像今天这种浪,估计能把人的胆汁都给晃出来。

    陈季风休息完说道:“谢谢,那我去给人看病了。”

    李多鱼笑着说道:“要是哪天打算出来的话,记得来我们担担岛,将来的发展肯定不会差。”

    还没从晕船中恢复过来的年轻医生努力笑道:“好,会第一时间考虑你们岛的。”

    随后,背着医药箱往村里走去,沿途不少村民都跟他打起来了招呼来。

    “陈医生,等会有没有空,能来我家里看一下吗。”

    “上次吃了你开的中药后,现在身体好多了,晚上也睡得着了。”

    看这情况,这位陈季风不像是第一次来浪奇岛,看他跟沿途的村民有说有笑。

    李多鱼觉得这医生的品性应该不会太差,不过要当妹夫的话,还是要考察考察。

    他赶紧从驾驶室里,拿了根笔和纸出来,将刚才他说的地址给记了下来。

    李多鱼环视着眼前的浪奇村,他们的码头确实比担担岛的旧码头要大不少。

    截止到去年,这个浪奇村还是尚峰镇万元户最多的地方,像大伯和三叔那种拖船,他们村一共有八艘。

    可就在去年。

    浪奇村被下沙村弯道超车了,通过养殖海带翻身了,成为了全镇万元户最多的渔村。

    但要说两村整体经济实力的话,目前的浪奇村可能更胜一筹,这个村的渔船数量是他们村的两倍以上。

    村里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有渔船的,且跟担担岛不同的是,浪奇岛就一个浪奇村。

    这个海岛周边的海域,都是他们村,李多鱼刚才开船过来时,就已经看到了不少航道浮标。

    而在浮标附近,则全是海带田,说不定,今年浪奇村的海带养殖面积,不会比下沙村少。

    而浪奇村之所以可以转变的这么快,村民这么团结,还得感谢他们的村支书。

    浪奇村的村支书,张敬元,就是他们先前的生产队大队长,李多鱼先前有见过一两次,算是个头脑很灵活的人。

    去年,担担岛海带大丰收时,他还专程跑来担担岛向他请教鳗鱼养殖的事情。

    可这种核心技术,李多鱼怎么可能会告诉他。

    然而,这位张支书依旧不死心,好像在岛上留了不少眼线,一直想偷学他的鳗鱼养殖技术。

    据陈文超说,刘小兰那几个哥哥好像跟这个张敬元有所往来。

    而就在此时。

    李多鱼听到了身后有渔船鸣笛的声音,还以为是他们的渔船要停靠码头了,就赶紧给人挪个位置。

    没想钓鱼船才刚启动,就听到了身后有人在喊他的名字,转身一看,居然碰上了老同学。

    “多鱼,你怎么有空到我们浪奇村啊。”

    “老远就看到你这艘钓鱼船了,我这船油门推到底,都追不上你。”

    来的是一艘跟刘运一样的桁杆捕虾船,而船头跟他挥手打招呼的则是张振平和李双杰。

    等他们把船停靠好后,李多鱼惊讶看着他们两人。

    “这是你们船啊?”

    两人点头笑道:“上次参加完同学会后,被你打击的不轻,我们两人回来后,听了你的建议,一起贷款买了一艘捕虾船。”

    李多鱼这才想起来,同学聚会那晚,他也喝了不少酒,确实有跟这些同学讲过要怎么赚钱。

    一开始,张振平和李双杰是打算跟他一起养海带的,可惜他们没有提前打桩,也没有预约海带苗,自然赶不上。

    后来,李多鱼直接告诉他们,这两年海虾的行情非常好,要想赚钱的话,就直接搞捕虾船去。

    没想,这两个老同学居然还真搞了条捕虾船:“怎样,捕虾有没有挣到钱?”

    两个老同学露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