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求追读!)

    第67章: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求追读!) (第2/3页)

疑惑,浙东与淮西不对付,人尽皆知,此时却传召他们一同前来太和殿,究竟所为何事?

    “不急。”

    “李先生,刘夫子,先坐吧。”

    朱标示意了一下旁边的位子,又是微微一笑道。

    “谢殿下。”

    李善长与刘伯温拱了拱手,便是直接坐在了萧寒的对面,随即,又是抬起头看向朱标。

    “李相国。”

    “刘中丞。”

    “你们,还记不记得,杨宪之事败露,群臣弹劾么?”

    朱标这才看向李善长与刘伯温,轻声道。

    “记得。”

    “弹劾杨宪的官员,陛下降旨,全部官降一级,罚俸一年。”

    李善长微微沉吟,方才看向朱标点头道。

    “嗯。”

    “陛下对他们的惩戒,孤觉得轻了。”

    朱标顺势点了点头,随即,便是看向李善长与刘伯温,又是道:“所以,孤准备彻查此事,两位大人,觉得如何?”

    朱标话音落下,李善长与刘伯温的眼神,顿时微微一凝,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开口。

    “启禀殿下。”

    “陛下已经惩戒过群臣,那这件事,便相当于已经揭过,若是旧事重提,只怕群臣不服,陛下...”

    李善长还未开口,刘伯温便是率先看向朱标,但话到最后,刘伯温却并未说下去。

    正所谓,贪官污吏,人人得而诛之,那刘伯温自然也恨贪官污吏,可那么多臣子上奏,那就不得不慎重对待。

    大明开国不久,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急需臣子,而若是真的严查,那必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况且,这其中有些臣子,只是深受杨宪的压迫,敢怒不敢言而已。

    特别是还有一点,那就是压根没有淮西的身影,而除了不分党派的臣子,就剩下一部分浙东的先生。

    那若是清查下去,还是这个风口浪尖,那就不知得死多少浙东人士了。

    更何况,朱元璋已经罚过弹劾的群臣,若是再起事端,老朱的脸色能不难堪?

    那天子的威严何在?

    所以,刘伯温绝不可能同意。

    “所以,陛下错了。”

    朱标微微抬起眼眸,看向李善长与刘伯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