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大明宝钞出世,重审小明王一案!

    第97章:大明宝钞出世,重审小明王一案! (第1/3页)

    “胡惟庸,咱给你两日时间,整合一下本朝制度,加以完善修正。”

    “同时,昭告天下,咱的大明,即将推出新政,至于前朝与伪朝之制度,一概不用。”

    朱元璋又是低下眼眸,看向下方的胡惟庸,轻声道。

    “微臣遵旨。”

    胡惟庸连忙出列,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前朝制度,自然是宋朝。

    至于伪朝,那自然就是暴元。

    一场朝会,朱元璋便趁势改变天下格局,以及大明的政治局势。

    但这样的大明,才算是破而后立,欣欣向荣!

    随即,胡惟庸又是冷冷的看了一眼刘伯温与吕本,从今日起,浙东党派与江南文官集团,要么消停,要么彻底消失。

    而接下来,便是他胡惟庸的政治高光。

    况且,接下来的大明,就只有一个问题,无非就是官员缺失的问题,所以,只要胡惟庸可以处理好,那便是一步登天,彻底登上龙台,执政中书省。

    还有便是,从这里就能看出李善长与刘伯温的较量,李善长尤胜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

    呵呵。

    胡惟庸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一开始的布局,便是李善长在铺设棋局,而刘伯温连下棋的资格都没有。

    那究竟是谁在与李善长相互博弈?

    胡惟庸的眼眸,又是看向坐在大殿之中的萧寒,眼中升起一抹敬畏。

    这盘棋局的棋手,唯有萧寒与李善长。

    甚至,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就连朱元璋与朱标,都是这场棋局的棋子。

    李善长以浙东党派与江南文官集团的未来,来为胡惟庸铺路,而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开局,便是肃宁侯萧寒。

    所以,若是萧寒不落子,那这场棋局,便是无法如期开局。

    但最终的结局,显而易见,萧寒不仅选择入局,更是率先拨动棋子,将棋局扩大了整整数倍。

    将这场棋局的最终定数,从削弱浙东与江南,上升为更改国体,完善大明制度体系。

    最终,开局者跳出棋局,棋手变幻,萧寒与李善长,功成身退,没有沾染半点是非。

    棋局全权交由朱元璋与朱标。

    这是何等可怕的心机与城府。

    胡惟庸又是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抹后怕,反正不管如何,萧寒绝对不能得罪,不然,自己是怎么死的,恐怕都不知道。

    “标儿,继续说你的那个新货币制度。”

    朱元璋又是扫视了一眼诸多大臣,嘴角勾起一抹冷然,随即,便是看向朱标,温声道。

    “启禀父皇。”

    “儿臣准备以应天府作为新货币的试点,开始试行新货币,而等应天府试点成功,便可以向全国推广使用。”

    “除此之外,儿臣请命建造官方交易市场,方便新货币的流通与使用,还有增加百姓的便利。”

    朱标抬起眼眸,看向朱元璋,开口说道:“还有,就是朝廷需要设立交易管理司,用来管理官方交易市场,对于商品,粮食,布匹的统一定价,对于百姓的绝对透明,以免小人从中作祟,低买高卖。”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

    朱元璋并未点头,也并未摇头,反倒是看向下方的大臣,轻声问道。

    朱元璋的声音虽响,但下方的文武官员,可是一点都没有搞明白新货币的意义。

    甚至,一时之间,还有点傻眼!

    新货币?

    官方交易市场?

    交易管理司?

    这都是什么?

    反正,群臣听得云里雾里,压根没弄明白。

    随即,群臣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李善长与刘伯温,还有诸多朝中重臣,那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启奏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李善长缓缓睁开眼眸,一步跨出,看向朱元璋,躬身问道:“陛下,新货币是要以什么理由,什么依据发布?”

    淮西的大小先生,始终是个劳碌命,看看这群臣的目光,李善长就算是不想出来,也得出来。

    毕竟,李善长身为相国,要是他都弄不明白,要是他都不站出来,群臣怎么办?

    上面的朱元璋,又该怎么办?

    但萧寒倒是微微抬起眼眸,更是闪过一抹诧异之色。

    朱标的只言片语,李善长就弄懂这么多,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这着实让萧寒有点惊讶。

    看来,原轨迹之中,这老小子一定是选择了明哲保身。

    不然,按照刚刚李善长从只言片语之间的领悟,绝对不难看出历史上老朱的操作,究竟有多么的蠢。

    但这老小子就是闭口不言,硬生生看老朱出丑。

    嗯。

    这确实很李善长!

    但面对李善长的询问,朱元璋与朱标对视一眼,便是齐齐看向坐在椅子上的萧寒。

    毕竟,朱元璋与朱标,皆是有自知之明。

    他们可以阐述出来新货币,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对于核心的概念。

    快去请如来.

    呃.

    快请风雪先生!

    “得!”

    萧寒的眼中,又是泛起一抹无奈,这对父子,可真是如出一辙,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是得他来解释。

    “老相国。”

    “我大明开国不久,天下更是百废待兴,但国库的情况,您应该也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