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充实国库,还得是抄家灭族!

    第104章:充实国库,还得是抄家灭族! (第1/3页)

    奉天殿。

    朱元璋一人坐在龙椅上,看向眼前空旷的宫殿,眼中闪过一抹孤寂之色。

    “李先生,希望你明白,别让咱为难”

    随即,朱元璋又是轻轻叹了口气,看向眼前的庄严宫门,又是出声喃喃道。

    十几年来的君臣情谊。

    仍然记得,那一年李善长四十岁,朱元璋二十六岁。

    “陛下,深夜了。”

    一旁的太监王景弘躬身看向朱元璋道:“该回宫了。”

    “臣,中书省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求见陛下!”

    朱元璋并未点头,只是仍然出神的看向宫门,但久久不见动静,随即,满心失望,准备离开时,苍老却温和的声音响起。

    随即,便是见李善长大踏步走进奉天殿,看向朱元璋,微微躬身。

    朱元璋顿了顿身子,便是转过头,随即,微微一愣,眼中便是释然,还是一如那年,初见朱元璋之时的粗布麻衣。

    这一晚,君臣彻夜畅谈,笑声传遍整座奉天殿。

    “太子殿下。”

    “侯爷。”

    “李相国连夜入宫,入宫时,马车送至皇城,李相国步行而入,身上所穿乃是一件麻衣。”

    太子东宫之中,童章舜看向朱标与萧寒,微微躬身道。

    “李先生,想明白了。”

    朱标转头看向萧寒,随即,又是微微一叹道:“只不过,用尽了十几年来长辈情谊,是否值得?”

    “但为天下,便是值得。”

    萧寒眼中泛起一阵阵幽光,随即,同样抬起头,看向朱标笑道:“况且,先是李先生做错,我只是拨乱反正,若是他不明白,今日结果,便是负了这一场君臣情谊,那这长辈情谊,也会渐行渐远,所以,为何不值得?”

    “嗯。”

    “李先生的心中,仍有锦绣,这便足以。”

    朱标微微点头,便不在多说什么。

    “淮西那边,还得你到场。”

    萧寒又是抬起眼眸,看向朱标轻声道:“虽有李先生相助,但淮西那边,还是得尽力安抚,以免冲撞圣驾。”

    “嗯。”

    “只不过,先前未诛的那些官员九族,又该如何处理?”

    朱标先是点头,随即,又是看向萧寒轻声问道:“总不可能,让朝廷一直将他们养在大牢之中吧?”

    “江南与浙东的灭亡,奠定了朝廷局势,就连朝廷朝财政也能缓冲很久,是不是?”

    萧寒微微思索,方才看向朱标问道。

    “嗯。”

    “很多家产充公,朝廷也能挺起腰杆了。”

    朱标笑着点了点头道。

    果然,朝廷想弄银子,还是抄家灭族来得快,不仅田亩可以收回,就连国库都能得以丰富,还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这让一向穷怕了的朱标,都升起了不小的心动。

    “那你想过这个寒冬过后,佃户该如何度日?”

    萧寒又是抬起头,看向朱标问道。

    “伱的意思,先让朝廷挂牌出租,让佃户先行耕种?”

    朱标微微思索,方道。

    “不仅仅是耕种的问题。”

    “还有粮食的稻种,又该从何处出?”

    “你总不可能指望那群佃户,能拿得出稻种吧?”

    “况且,你也不想想,豪绅士族对于百姓的压榨,那高昂的租子,能三餐温饱,都是那些家伙发善心。”

    萧寒看向朱标,微微点头道:“所以,想改变这一现状,你就必须实现全面抓紧,不能有一分松懈。”

    “全面抓紧。”

    “就是掌控全局的大势。”

    “首先,江南与浙东的覆灭,使得朝廷的财政预算,得到了大幅度的宽裕。”

    “不仅可以应对明年对外的战争,甚至,国内的基础建设,也得跟进。”

    “那催动经济的主要源头,便是田亩粮食。”

    “所以,拿出一笔银子,建立农建司,总揽田亩的管理,还有对于佃户的登记造册,还有定期收取租子。”

    “当然,第一年的朝廷,需要大力扶持佃户种植粮食,不管是稻种,还是吃穿用度,朝廷都必须提前支付。”

    “但记住,这不是朝廷赈灾,佃户需要还给朝廷,但只需要归还本该朝廷的稻种,以及对他们的扶持,绝对没有额外付出。”

    “这一点,凡是在农建司登记造册的佃户,都可以凭借家中的条件,申请朝廷的扶持。”

    萧寒看向有些迷茫的朱标,便是没有丝毫停顿,直接一口气将农建司的计划,全盘托出。

    “农建司,独立于朝廷六部之外,还是归纳与户部?”

    朱标微微思索,又是剑指核心的看向萧寒道。

    确实,对于现在的大明,农建司的创建,对于佃户的扶持,那自然是极为不错。

    但也有弊端,那就是一时之间,建立这么多陌生的部门,朝廷的运转,一定会出问题,而这便是朱标的担心。

    再者说来,对于田亩,了解这一方面情况的官员,全部都在户部,若是临时调整,户部必然遭受冲击,那对于朝廷才是一场危机。

    “嗯。”

    “想想,农建司的确要归纳于户部。”

    “毕竟,主管收回田亩的工作,还有日常的佃户分配,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户部足以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