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即将重演的历史,从不坐以待毙的萧寒!

    第106章:即将重演的历史,从不坐以待毙的萧寒! (第1/3页)

    但萧寒始终注意着胡惟庸的神情,而那眼中的一抹精光,并没有瞒过萧寒。

    随即,萧寒微微摇头,看来,喜欢自作聪明的胡惟庸,还是开始算计起御史台。

    不过,萧寒转念一想,便又是微微点头,御史台的御史借调中书省,这可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好机会。

    毕竟,中书省与御史台的官方地位,便是相互制衡,哪有一起搭过班子。

    所以,一旦胡惟庸可以笼络一批御史,那御史台的风吹草动,胡惟庸都可以提前得知,并且做出部署。

    “那便这样定下吧,御史台的在京御史,全部调往中书省听用。”

    朱标微微沉吟了一下,便是开口道。

    “遵命!”

    群臣躬身道。

    “再者,工部尚书。”

    朱标轻轻点头,便又是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单安仁,轻声道:“应天府的交易市场,交易管理司,必须要尽快落实。”

    “臣明白。”

    “请殿下放心,明年开春,交易市场,交易管理司,一定会建造而成。”

    单安仁又是站了出来,躬身道。

    “现在的国库充足,不要亏待了工匠,还有那些徭役的伙食,从原来的一月一改善,改为十日一改善,同时,再建两个府台衙门,留以备用。”

    朱标又是微微思索了一下,方才开口道。

    这有了银子,腰板都挺的老直了,花起银子来,那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让萧寒翻了翻白眼。

    穷的时候天天喊穷,这富的时候,人果然阔绰,话都说的有水准了。

    “老臣明白。”

    单安仁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躬了躬身。

    毕竟,现在的朝廷预算充足,别说是建立两个府台衙门,留以备用,就算建立一百个府台衙门,对于现在的朝廷,也不过是冰山一角,不值一提。

    那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浙东党派与江南文官集团,家中是真的不缺银子,就连粮食也是极为充足,一下子就让原本空虚的国库,瞬间富的流油。

    就连朱元璋都是笑的合不拢嘴,有银子的日子,就是爽快。

    “吏部尚书。”

    “关于交易管理司的官职品定,便全权交由吏部。”

    朱标又是摆了摆手,看向一旁的吏部尚书张明善,开口道:“还有这份奏章,你也拿下去,也得商议出一个结果,但这奏章上的内容,必须保密。”

    “遵命。”

    张明善躬身接过奏章,便是小心翼翼的放于怀中,这是他的命根子,一旦有失,这条命,恐怕都得搭进去。

    “户部尚书。”

    “对于应天府的粮食的汇总,现在如何了?”

    朱标点头,又是看向户部尚书吕昶,出声道。

    “启禀殿下。”

    “户部已经有了大致的估算,最多三日,便可以算出结果。”

    户部尚书吕昶,又是起身,看向朱标微微躬身道。

    最近的吕昶,可谓是春风得意,毕竟,户部主管天下财政,而从昨日至今日的国库,可谓是连连进账,那怎么能不开心?

    反正,吕昶自从跟朱元璋,就从来都没有阔过,但经过昨日的那场杀戮,户部直至今日,还没闲下来,一直都在清算汇总。

    “嗯。”

    “胡左丞,汪右丞,中书省,还得劳烦你们多费心。”

    随即,朱标朝吕昶点了点头,便又是看向胡惟庸与汪广洋,轻声一笑道。

    “臣,定然不负殿下嘱托。”

    胡惟庸与汪广洋相互对视一眼,方才齐齐躬身。

    “胡惟庸的性格,你真的能确保,他不会对御史台动心?”

    等这几位大臣退下以后,萧寒才抬起眼眸,看向朱标询问道:“毕竟,自开国以来,御史台与中书省,一直都是相互制衡,就算是协同合作,也不过是为了清查,但伱现在将御史台的御史,全部调往中书省,这不是摆明了给胡惟庸机会?”

    一众大臣齐聚的情况下,萧寒不会反驳朱标,就算朱标的决定有差错,萧寒也不会开口,依旧是力挺到底。

    毕竟,萧寒始终是臣子,还是太子党,当庭反驳朱标,可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我想过。”

    “他要是有这个胆子,那便随他。”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就把御史台烧给他。”

    朱标完全不在意,依旧是笑了笑道。

    胡惟庸的爪子,要是真的敢伸这么长?

    那完全就是自取灭亡之道,怪不得他朱标。

    毕竟,身为臣子,就必须要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不然,皇帝不开心,臣子就得死。

    “嗯。”

    萧寒微微耸了耸肩膀。

    果然,老朱家的丞相,真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先是李善长,后来是杨宪,再者又是胡惟庸和汪广洋,还有御史台的几位御史中丞,哪个在历史上有过好结果?

    特别是胡惟庸,直接给丞相这个职业干废了,也给自己干成了华夏历史上的最后一任丞相。

    “对了,你那个学堂,用不用重修一下?”

    朱标又是抬起头,看向萧寒问道。

    “你还是留着发大明宝钞吧。”

    萧寒鄙夷的看了一眼朱标,便是挖了挖鼻孔道:“至于重修讲武堂,就不必了,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