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九字真言定天下,今日,萧风雪九字固江山!

    第136章:九字真言定天下,今日,萧风雪九字固江山! (第3/3页)

    “你有办法,对吧?”

    朱标希冀地看向萧寒。

    “有。”

    “还记得我之前给过你的《大明政治纲要》吗?本质问题,这是我们的选拔制度出现了问题,世家豪强可以轻易堵死百姓的上升通道。”

    “哪怕未来我的洪武字典铺展出去,百姓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手握四书五经释经权的世家豪强已然可以在整个科举之中从中作梗,若想摆脱他们,就要改变这一现状。”

    萧寒对着朱标道。

    “四书五经这里,我们已经落后太多了,哪怕我们喊的声音再大,也不可能掩盖住那些世家豪族的声音。”

    “所以…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重开一些新赛道。”

    萧寒眼中精光跳动,嘴角微微勾起。

    “新赛道…这,就一个《大明政治纲要》能行吗?”

    “自古以来大家都是靠四书五经为基础,如今开新的,士子们不认账怎么办?”

    朱标有些忧虑。

    “哈哈!这你就短浅了不是,开新的,又不代表旧的一定要堵上。”

    “四书五经已然是明经科经典科目,但以后只是之一便好。”

    萧寒呵呵笑着,看向朱标。

    “可是,尽管如此,依然还是那些士大夫掌握我大明的治国之论更快吧?”

    “毕竟,他们家中藏书最多,而且原理接近,用不了多久,这《大明政治纲要》的赛道就也还是他们的了。”

    朱标眉头皱起,眼中带着忧虑。

    “别急,我话还没说完。”

    “这《大明政治纲要》只是其一。”

    “现在我们来说其二,我大明发布大明宝钞,逐步普及交易市场,届时大明的官员,一定要对市场规律有着足够理解,才能够代表我大明跟那些精明的商贾斗法。”

    “毕竟,以后市场的存在,大概率会成为我大明的重要收入。”

    “那么,管理市场的官员要不要学这些?户部的大员要不要学这些?”

    “这个便称之为《大明经济学》。”

    “如此,那些世家豪强在理政纲要上有优势,在经济学上,还有优势吗?”

    萧寒对着朱标发问。

    “没有,这样的东西,那些世家大族,大概率比不上那些靠着自己东奔西走的富商巨贾。”

    “不过…”

    “嗯,等等,按照你的逻辑,那么我们大明负责农业的官员岂不是…”

    朱标忽的一顿,刚想说“富商巨贾”也不是什么好鸟,突然反应了过来。

    “聪明,你都会举一反三了。”

    “没错,关于涉及农业生产的官员,我们也要整理出一本暂定为《大明农学要术》,这东西,那些读圣贤书的士大夫怕是难以理解,反倒是那些躬耕田亩的老百姓,抱着洪武字典,还能更好学一些。”

    萧寒对着朱标咧嘴一笑。

    “你这小子…果然还得是你。”

    朱标摇着头,眼中赞叹。

    他感觉,眼前这个兄弟,大概率在撰写洪武字典的时候,就已经在筹备着这些了。

    只不过一直吊着他的胃口,等着他主动问而已。

    至于靠着大明农学要术上来的百姓只能胜任农业相关的官员,这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进了大明的官僚体系,该补的东西补的差不多了,那么他们和士大夫之家的差距也就抹平了,调一下岗位还不轻松。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重点是过去,至于怎么过去不重要。

    你是跳过去,跑过去,还是干脆从水里趟过去,只要过去,就是上岸。

    至于那些百姓家的孩子,成了朝廷命官之后会不会出现贪污腐败,跟士大夫沆瀣一气的问题,那就是御史台和锦衣卫的事了。

    这么做,最重要的是告诉天下百姓,大明没有忘记他们,大明特意给他们留了路,只要肯走,总能走到天子面前。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从一开始便是选择了与百姓站在一处,走到了最后崇祯虽然平庸,但亦能说出勿伤百姓一人这样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