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寻对手而不可得,也是一种寂寞!

    第141章:寻对手而不可得,也是一种寂寞! (第1/3页)

    “这个没问题,”

    “不过关中还要防备北境,能抽调出来与我们一起进攻的部队怕是不会超过五万人。”

    沐英微微摇了摇头,就算是抽了五万人,加上这一边剩下的军队也不过十四万,堪堪与夏国前线军队数量持平而已,如果算上夏国国内守备以及地方部队,甚至还有所不足。

    “两万汉中守军足矣,若非不是南方水师去了北方会水土不服,甚至连这两万人都用不到。”

    萧寒轻轻摇了摇头,胸有成竹。

    打仗,人数从来都不是胜负的决定因素,不然也就不需要将领和谋士了,直接双方把阵势排开,数一数对方的人数就能决定胜负了。

    “咦?你都十万人了?”

    “我才九万人。”

    “晦气!双方差了一万人,这仗没法打了,投了!”

    夏都。

    “朱元璋,终究还是打过来了吗?”

    夏国皇帝明升有些无力的靠在龙椅上,叹了口气道。

    明玉珍年仅三十七岁,便早早离开了人世,年少的明升被迫早早接任夏国帝位,面对着中原风云变换从,根本没有勇气掺和。

    如今,中原大局已定,出了一个终极大Boss朱元璋要来打自己,明升说心里不慌,自己都不信。

    毕竟,中原中,任何一路诸侯,明升都没有把握能打过,更何况是把所有诸侯都打趴下的朱元璋。

    “陛下,明军势大,横扫南北,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皆是当世虎狼,却不敌其兵锋,我大夏与大明骄兵悍将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以末将看,不若早降,早年朱元璋便曾招陛下去金陵觐见,想来有意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统一天下,此时投诚,并不会为难我们。”

    夏国中书左丞相戴寿越众而出,对着明升劝道。

    戴寿作为从明玉珍时代便是极受倚重的大将,自然不是卖主求荣之辈,恰恰相反,这些年在明玉珍走后,若无戴寿的存在,明升甚至可能已经被蜀地豪强杀了。

    只不过,明升着实算不上什么明君,根本无力压制夏国内部骄兵悍将,戴寿觉得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全心全意与大明军队一战,若是强行一战,不过是白白送了夏国将士和百姓的性命罢了。

    “戴相此言差矣,蜀地坐拥天险,又是天府之国,丁口百万沃野千里!昔年刘备可以蜀地三分天下,裂土而王,今我大夏雄兵二十万,谋士如云,武将如雨,又有陛下这般圣明天子,凭蜀地天险,还怕他一个朱元璋不成?”

    “况且,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领兵的并非徐达、汤和不过是几个毛头小子罢了,朱元璋他如此托大,他这十万大军,我们直接吃下便是。”

    平章政事吴有仁站出来反对道。

    “陛下,臣赞同吴大人的观点!”

    知枢密院事张文炳也是站出,表示了支持吴有仁。

    他们的权力全都来自于夏国,夏国没了,纵然不被老朱杀死,他们也再也不会有之前的权势了。

    人为财食,鸟为食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和财富,此时的他们,如同场上输红眼的赌徒,无论如何都想最后博上一把。

    “戴相,你怎么看?”

    两人的话,明升已然心动了,毕竟他一个皇帝,要放弃基业给朱元璋当阶下囚,无论如何也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接受的。

    哪怕,此时投降,大概率可以保上一命,或许可以在朱元璋的施舍下富贵一生,又怎比得上自己当皇帝,锦衣玉食,挥手间决定百万人生死来的痛快?

    “唉!”

    “若我大夏众志成城,臣愿为陛下死战!”

    戴寿轻叹一声,对着明升拱手道。

    他知道,既然明升这么问他,便是有心跟大明一战,以求能够据险而立,再说下去,可就有投敌买国的嫌疑了。

    既然如此,那便一战好了,为国战死,纵然舍此一身,也算,不负当年明玉珍的知遇之恩。

    “好!”

    “传朕旨意,戴寿、吴有仁、邹兴率兵十万阻拦明国大军。”

    “张文炳连北境守军,五万兵马,固守北境。”

    明升大手一挥有些兴奋道。

    戴寿不同意跟大明一战,着实让他心里一凉,此时戴寿松口,明升不由得心下大喜,这蜀地险要且富庶,秦汉得蜀可东出列国,一统天下,他明升自知没有秦皇汉武之资,不求一统天下,割据一方难道还不行吗?

    只要在他死前,蜀中还在明家手里,便不算对不起自己老爹不是。

    “陛下,我大夏虽兵强马壮,然那朱元璋兵锋正盛,那随军军师萧寒,有淮西小先生之名,曾谈笑间破陈友谅大军。”

    “那朱文正、蓝玉曾血战洪都,名声虽不如徐达、汤和、常遇春,却也绝非等闲之辈。”

    “既然要与明国开战,还请陛下遣使往大理和梁国,若能合国之力,可保我大夏安稳。”

    戴寿再度开口,他很清楚,别看字面上他们人多,但真打起来,绝非大明虎狼之师的对手。

    若无外援,那么,夏国存在与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