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萧寒兜底,殿试随便浪

    第158章:萧寒兜底,殿试随便浪 (第1/3页)

    “就这么点?”

    “我给风雪划了那么多地,他就用了这么点?莫不是看不起我这个太子吗?下次我得说说他。”

    朱标拿过那一小摞纸,呵呵一笑。

    “不是的殿下,这个,这个是目录,地契,这屋里摆不下,在外面。”

    内侍面带犹豫,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什么!”

    朱标大惊,当即冲到了院子里,只见院子里,地契几乎垒成了一堵墙。

    “啊,这…”

    “这也…”

    饶是朱标看着这一幕,脸皮都是一阵抽搐。

    “殿下,我们要不要去二殿下那边…”

    内侍脸上都要皱做一团了,艰难开口道。

    “不用了,随他去了。”

    “风雪为我大明扩地千里,又定下万里之基,这点地我大明出的起。”

    “况且,生产出来的东西,也都是给咱大明用,风雪更是咱的哥哥,还在咱朱家族谱上,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或许,这就是所谓工业大发展吧…”

    “记得提醒英国公,忙建设的事,不要忘了明天跟孤一起去殿试。”

    朱标微微沉默了一阵,随即摇了摇头。

    他对萧寒了解的很,自然清楚,这里面有萧寒为了昨天的事的原因,但是朱标更清楚,萧寒不是胡来的人,做的每一步,一定有自己的用意。

    况且,萧寒本就是上了朱家族谱的正经皇室成员,富有四海,自然没有必要真的就为了占点便宜做这些。

    城南场地。

    萧寒正摆着一张桌子,吃着若依投喂的水果。

    “殿下,根据您的规划,我们大概需要征发两万流民进行建设,并且按照您的要求,这些民夫在之后都会成为各种生产线上的生产工人。”

    单安仁对着萧寒说出了统计结果。

    “嗯,好,你去安排。”

    萧寒随意点了点头。

    “殿下,这是所有地契。”

    李恒也是指了指垒成一堵墙的地契。

    “给我送英国公府去。”

    萧寒看着,嘴角也是微微一抽。

    他做的确实有些多了,为了能把周边产业链一次性全都打造出来,萧寒规划的建厂直接比朱标给他圈的还要大了一圈。

    什么,你说大一圈是大多少?

    不多,大概,也就是把原来的半径乘了个二吧。

    “殿下,我们这边什么时候开工?”

    单安仁对着萧寒问道。

    大明的工业,基本还停留在手工小作坊的阶段,尽管生产上不需要什么大型设备,但还是需要不少生产工具的。

    而且,这一大片都是荒地,总不能让工人们扎着帐篷干活不是,所以场地上,还得把厂房建设起来才行。

    “明天就可以安排开始了,这件事越快越好,等之后各地粮仓彻底建设起来,你们的事情还会有不少。”

    “尤其是,在秋粮下来之后,伱们将更加忙碌,所以动作一定要快,如果可以你们那边可以多找一些人手,进行专门的建设培养,之后你们能接到的工程只会变多不会变少。”

    萧寒想了想开口说道。

    等这一年的秋粮再下来,大明的存粮就可以说是充足了起来,尤其是各地大明宝钞普及,多于的粮食,就需要大量农副产品生产产业或者粮仓建设才行。

    如果无处投放,多于的粮食将会造成不小的浪费,好在大明还有大量流民开荒需要安排,倒是可以消化不少多于的产量。

    尽管并不算十分迫切,但有些事,也必须提上日程才行。

    翌日。

    奉天殿上,朱标进行了殿试。

    对于传统的四书五经、大明政治纲要和大明律的殿试,早有准备朱标已然是得心应手。

    萧寒一直在奉天殿的凭风后面,静静旁听,始终不曾开口。

    很快便到了大明农学要术的殿试阶段,第一个前来殿试的大明农学要术贡士,名叫刘三狗,这名字,一听就是老百姓家的孩子。

    “孤问你,在种植过程中,如何避免因为一种虫害或者灾病导致整片田被毁的局面。”

    朱标端坐在坐位上,随口选了一道考题,发问道。

    “回殿下,根据大明农学要术,对于虫害,我们可以定时除虫,消灭虫卵,并且保持鸟类和田鸡的数量,对虫害进行抑制。”

    “对于灾病,我们可以在每一行间隔种植不同的作物,如此做好处有二,第一,不同作物种植,可以为彼此提供一些养分,第二,不同的作物间隔可以阻断病害的传播减少损失。”

    “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间行种植。”

    刘三狗看着朱标,显得有些畏惧,但是听了朱标的提问当即开始说了起来,畏缩的眼神都变得自信起来。

    “不错哦,大明农学要术背的很熟吗?”

    朱标眼睛微微一亮,点头说道。

    “回殿下,小人家里世代都是老农,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得了大明农学要术这种朝廷恩赐的书,自然不敢懈怠,每日熟读,体悟颇多。”

    刘三狗对着朱标施礼道。

    他是自己所在刘家村对于大明农学要术理解的最好的,家里的耕种,也采用了大明农学要术的方法,在村里也时长给同乡人讲解。

    本来,以他的性格,是不敢来参加大明科举的。

    但是同乡人都认为他的大明农学要术非常熟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