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徐晃:报告陛下,有人勒索我!【求月票】

    第337章 徐晃:报告陛下,有人勒索我!【求月票】 (第2/3页)

 等秋收差不多开始时,他将和贾诩荀攸一起,率军前往河东郡,将这里拿下。

    现在河东郡的官员分为好几派,有之前朝廷任命的太守王邑,也有融合了黄巾余孽的白波军,还有屯兵河内的左贤王於夫罗扶持的势力,再加上境内垄断盐铁的几个家族,整个河东郡的势力可谓错综复杂。

    没有外敌时,这些势力可能会打生打死,但只要吕布率兵进攻,他们会瞬间拧成一股绳,甚至还会向冀州的袁绍求助。

    想要成功拿下河东郡,难度挺大,不过这也正好考验一下己方谋士的能力,高顺也可以将训练了几个月的陷阵营拉出来亮个相了。

    这支寄托了厚望的重装步兵,原本是要对付异族的,但吕布收复南匈奴地盘后,重装步兵去草原晃荡暂时不太现实,还是把三国钱袋子收入囊中吧。

    到时候有盐有铁有人口,朝廷能富裕不少。

    “太守王邑好像很得民心啊……”

    李裕查了查王邑的资料,这位在河东经营了十来年的太守离任时,部下为了挽留他居然发生了叛乱。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可能是他好控制,河东的世家以及错综复杂的势力需要一个好好先生在台前撑门面。

    如果换成其他人,就不好控制了。

    在大汉最富庶的河东经营数年,一没平定白波军,二没驱除左贤王,三没组建一支强力部队……在汉末时期,这种表现基本上等同于庸才了。

    至于忠诚方面,好像也没什么亮眼的表现机会。

    献帝东迁时,河东郡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但王邑却只是送了一些绢布,就这还向刘协要了关内侯的爵位,后来又要了个镇北将军的封号。

    反而是河内郡的张杨,送来不少粮食,让献帝总算不再饿肚子了。

    曹操统治时,荀彧觉得王邑不可信,极力推荐杜畿出任河东郡太守。

    钟繇也曾上书,表示王邑此人有重大问题,不可任用。

    曹操斟酌再三,最终趁着河北平定,将王邑调许昌担任了个闲职,杜畿走马上任,成了河东郡的一把手。

    杜畿没有辜负荀彧的信任,刚上任就不断出盐出铁,支援曹操南征北战,“三国钱袋子”的名头自此才算彻底打响。

    “回头拿下河东郡,先看看王邑对中央的态度,要是识趣就入朝为官,要不识抬举,那只能让他出个小意外了……”

    此战的首席军师是贾诩,相信他能处理好这一切的。

    河东郡作为四战之地,同时又十分富庶,想要以最小代价拿下,得老贾亲自出马才行……当然,荀攸田丰也会随军参谋。

    至于最早提出攻略河东计划的荀谌,此时正在武关,对着刚刚绘制好的宛城地图发呆。

    倒不是宛城有多难攻,而是这地方被袁术祸祸得快成荒城了,就连城墙都残缺不全的,占领后,需要尽快修筑城墙,免得大军打进去后,出现守无可守的尴尬局面。

    徐晃端着两碗银耳汤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派内侍送来了冰糖和银耳,两位内侍刚刚烹煮好,说喝了润肺……”

    荀谌赶紧接到手中,笑呵呵的说道:

    “劳烦公明将军亲自送来,谌实在过意不去。”

    “千万不要这么说,咱们都是为陛下办事的,不分彼此……这地图能看清吗?若是不行,明日我亲自去宛城附近侦查,拍一些俯视角度的照片。”

    荀谌尝了一口冰糖银耳羹,这才说道:

    “不用了,大致的计划已在脑海中,接下来就看袁术何时带人离开宛城……一旦抓到空档,咱们就果断出击。”

    吃了两口银耳羹,荀谌拿起桌上的苏烟抽出一根,用打火机点上,慢悠悠的吸了一口,继续端详起了墙上的地图。

    徐晃知道他又要陷入到思考中了,也没打扰,端着自己那份银耳羹去了隔壁房间。

    房间中,几个士卒正摆弄着宛城的沙盘,见他进来,纷纷打招呼。

    “此乃陛下赏赐的冰糖银耳羹,本将刚刚喝了一大碗,剩下这些你们分了吧,等日后拿下宛城,一人给伱们煮一盆!”

    几个士卒没喝过什么冰糖银耳羹,甚至不知道银耳是什么玩意儿。

    但光那个“糖”字,就足够勾起大家的馋虫了。

    他们一人一勺尝了一口,都觉得这是自出生以来,吃到过的最好的食物,好几个士卒感动得眼圈发红,刚想跪下谢恩,徐晃轻轻摆了摆手:

    “就这么一点儿,别吵吵得人尽皆知,赶紧吃,吃完把沙盘弄好,荀军师就不用整日仰头对着墙壁观察地图了。”

    “喏!”

    几个士卒含泪把银耳羹吃完,又特意往碗中加了水,涮一下,再把水喝了,然后再继续涮,等彻底没了甜味,这才作罢。

    徐晃端着涮得干干净净的空碗和勺子离开房间,两位宫里来的内侍还在等着:

    “既然徐将军已经吃完,我等就先行告辞了。”

    把碗递给旁边的侍卫,徐晃拱手说道:

    “本将公务在身,就不送了。”

    谁知两个内侍却没有走的意思,反而东拉西扯聊起了别的,徐晃身边的一个副将走过来,小声说道:

    “将军,两位内侍是等着要好处的。”

    “好处?什么好处?”

    “宫里自古以来的规矩,内侍传旨,咱们需要给点好处,最好是金饼、金器等值钱物品,若是没有,铜钱也行,但五铢钱不行,品质太差,内侍们看不上。”

    徐晃愣了一下:

    “若是有这些东西,本将早就给军中再添置一些铠甲武器了……假如不给会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