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次放羊遇危机

    第2章 第一次放羊遇危机 (第1/3页)

    知夫莫若妻!

    经过王凤香的劝说,刘爱民理解了刘春燕作为北漂女的心酸与苦楚,明白女儿在京城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很苦。

    然而,他依然不想让刘春燕留在老家。

    身为年过半百的男人,经历无数世事沧桑,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考虑问题完全从现实出发。

    种田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耕地、播种、浇水、施肥、打农药、除草等一系列农活,都很累人。

    作为农民,需要天天与土地打交道,忍受风吹日晒,忍受高温酷暑。

    反观刘春燕,从小到大,要么在上学,要么在大城市上班,基本上没干过农活。

    要是她来干农活,估计干不了一天就累趴了。

    刘春燕种田的结果,很可能像陶渊明一样,草盛豆苗稀。

    刘爱民把他考虑的这些事,讲给刘春燕。

    其实,刘春燕回村之前,就给自己规划好了发展道路。

    她要养羊,搞养殖业。

    他们村地处祁连山下,从大的区域讲,属于大西北,气候特点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要是单纯种田不搞别的,一年到头根本赚不了几个钱。

    反倒是养殖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刘春燕的打算是,自己养羊,然后通过直播,把羊肉卖到全国,砍掉中间商环节,实现利润最大化。

    刘爱民暂时同意刘春燕在家养羊。

    但是,他提了一个条件:给刘春燕一年时间,如果一年里刘春燕挣不到20万,那就乖乖回城里上班。

    刘春燕完全接受这个条件。

    其实,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一年赚50万。

    刘春燕从镇上的集市买回来30只小羊羔,还买了一只金黄色的中华田园犬,作为她放养的伙伴。

    这就是她养殖业的起点。

    吃过早饭,刘春燕赶着羊群,去村后的祁连山上放羊。

    路上,遇到了三婶,和她聊了几句。

    三婶的外号叫大喇叭,任何事情到她嘴里,用不了半天时间,就能传遍全村。

    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