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藏身武当

    第五十四章 藏身武当 (第2/3页)

三百贯钱的报酬一起送给船员,烦请他立刻给汉阳叶知府送去,叶紫童这一夜不归,老两口岂不担心得要死。

    不过他却不知道,叶紫童走时已经悄悄留了一封信给母亲,说她想回老家临淮县一趟,已和李大郎说好,李大郎欣然表示愿带她同往。

    到汉口下了船,李维正带着叶紫童在码头附近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小睡了片刻天便亮了,二人又匆匆赶回码头,老远就看见了牵着马的杨宁。

    “信给他了吗?”这是李维正最关心的问题。

    杨宁点点头笑道:“给了!俞大哥还向你道歉,说昨天对你实在无礼,他们昨晚已经连夜离开了武昌。”

    李维正笑而不语,自己把功劳分给他一半,他不欣喜若狂才怪呢!

    杨宁迟疑一下又问道:“五哥,武昌已经闹翻天了,所有的地保都在联查外乡人,马上就要查到这里来,我们是不是要尽快赶回京城?”

    这在李维正的意料之中,他早有了定计,当然不回京,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偏僻的地方躲起来。

    想到这,李维正瞥了一眼杨宁便笑道:“你不是说想回一趟师门吗?正好有这个机会,我也想去看看武当山,说不定你们开山祖师看中我,要收我为徒呢!”

    李维正想得很周到,武当山地处湖广西北与河南交界处,地方偏僻、易于躲藏,一般两省官府都不大管,虽是杨宁的出身地,但楚王不知道有杨宁的存在;赵无忌知道自己有同伴,却不知道他是谁,更不会去查他的来历,何况就是想查,他也无从着手。

    当然,李维正对武当山也有一点私心,他对张三丰神往已久,如果有机缘能见上一面,也不枉他重生明朝一趟。

    杨宁没想到李维正真的答应去武当,他欢喜异常,连忙道:“那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出发。”

    李维正给叶紫童租了一辆马车,三人出发向武当山而去。

    ............

    武当位于武昌西北约千里之外,属襄阳府均州管辖,自古就是道教名山,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武当山在明永乐年间犹受重视,大规模修建楼台宇阁,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不过现在是明初,在太祖朱元璋勤俭建国风气的影响下,武当山的寺观大多陈旧,道士们生活清贫,靠耕田种菜自食其力。

    到了武当山李维正才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武当派的说法,武当上道观寺院众多,各有各的主持、各有各的观主,不过武当一带因经历宋末元初的战火,百姓普遍尚武,和尚道士们为了保卫寺观也勤修武艺,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这种风格也不是什么张三丰所创,是各寺观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多了才逐渐形成,至于张三丰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杨宁也仅仅是听说有这么个老道长,在武当山也谈不上什么是领袖人物,而杨宁出身的道观和张三丰根本就没有半点关系。

    事实上张三丰走上神坛是得到了十几年后明成祖朱棣的热捧,现在朱棣还在北地为藩王,张三丰当然也就默默无闻了。

    武当山下有一个黑虎庙镇,因为紧邻道教圣地的缘故,镇上十分热闹,客栈也有十几家,在襄阳时,杨宁买了几份假路引,李维正现在改名为李胜,携妻来武当山还愿。

    李维正出手大方,在一家较大的客栈里包下了一座独院,武当山远离官府,显得民风淳厚,镇上人人都随意着衣,五颜六色,和大城市里只有死气沉沉的青黑几色大为不同,这一点让叶紫童十分欣喜。

    在武当山烧香还愿两天,李维正着实有些失望了,除了风景优美一点以外,就是一座座死气沉沉的寺观,以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