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把酒撤下去(修订)

    第335章 把酒撤下去(修订) (第1/3页)

    在李伟的一通安排下,学生们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怏怏不乐的去各自所属的作坊上岗了。

    当然他们现在还只是一些十五左右的孩子,而且个个都是宝贝,李伟也不可能让他们亲力亲卫的去干活。

    人材自然有人才的待遇,这些学生进去就是管事,主要负责的是研究,出主意,指挥别人干活。

    军器局的工匠知道这些都是他的亲传弟子,而且还都是工匠的子孙,心里也没有太多抵触,相反的还爱护有加,毕竟他们也期望着自己家的子孙也能有一天成为这样的人。

    安排好了这些学生,李伟把鲁提叫了过来,吩咐他看好这些学生,同时还有一些东西要继续加紧制造,像蒸汽机、拉膛线的枪管等等。

    离开军器局,他又去了船厂。

    船厂里,蒋荃正在带领工匠制造新的铁甲舰。

    李伟可不是只造一艘铁甲舰就算完事了,不光是战舰,还有运输轮船,客船都要造。

    现在虽然有了橡胶的种子,但是想在大明境内种出来,到长成割胶,至少得个五六年,他不想等。

    所以在觅地种植的同时,也要再次远航去美洲,最好是能建立基地,专门收割天然胶,然后运回来。蒸汽轮船来回一趟也就几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可以等的。

    有了王景弘跑这一趟,探明了航路,后面的事就简单许多了。

    看了看舰船的制造进度,李伟又嘱咐蒋荃加紧建造,才离开船厂。

    在李伟为出征忙碌准备的时候,其他人也没闲着。

    深夜,一个鬼鬼祟祟的人摸进了京师西隅的天界寺。

    在这天界寺中,不仅住着各地召进京来的僧众,也有藩邦来的僧人,其中就有倭国的。

    虽然倭国与大明关系紧张,甚至即将开战,但身为天朝上国,大明朝廷依旧是坚守着不斩来使的原则,将这些来大明求见交流的僧人使臣安置在各处。

    这个鬼祟的身影摸进了寺庙,便找到了一个倭国的藩僧。

    “如窑藏主,这是我家大人给您的密信!”

    这个鬼祟的人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递给这个倭国的和尚。

    他是林贤的亲信,来找这个如窑藏主正是替林贤向倭国通风报信的。

    如窑穿着一件深深褐色的法衣,法衣上绣着莲花图案,象征着清净和高洁,可能是营养不良,脸色略显苍白,双颊微微凹陷。

    “多谢林大人,小僧感激不尽。”

    如窑声音温和,单手执礼道。

    林贤的亲信勉强挤出笑容,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也很讨厌这些倭人。

    送完了信,这个亲信便匆匆离开了寺庙。

    只是在他走后,寺庙拐角的阴影处却又冒出了两个人的身影,明显是跟踪他而来的。

    “大人,要拿下他吗?”

    “不用,我先禀报侯爷,然后再说!”陈肃沉声道。

    之前他在将调查林贤的事上报陛下后,虽然没得到答复,但也相当于是陛下默许了,他也能彻底放开手脚,全力调查了。

    现在大军即将出征,林贤派亲信来这里找倭国的僧人,不用想也知道这林贤肯定有通倭之举。

    但陈肃并没有心急的打草惊蛇。

    奸细这种东西,有时候留着比清除了更有用。

    陈肃目光闪动,心念急转,一个大胆的想法渐渐成型……

    出征之日,晴空万里。

    李伟在跟安庆母子和小青一一告别后,转身离开了驸马府。

    龙江口岸,数百艘战船一字排列,绵延数里。

    大军已经准备妥当,粮草辎重由劳役和将士一起搬运到了船上。

    李伟和汤和、胡海汇合,朱元璋和朱标亲率众臣送行。

    “此次出征意在警告倭国,只要他们愿意称臣纳贡,约束子民不再为寇便可,大军不得过于深入,以免深陷其中。”

    朱元璋不放心的叮嘱道。

    此次出征为了以防万一,朱元璋又增调了五万兵马,配合水师作战。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指望汤和、李伟他们能讨平倭国。

    倭国虽是小国,但也有至少数十万,想直接讨平绝非易事。

    “陛下放心,臣明白!”

    汤和拱手道。

    但他身侧的李伟心中却不以为然,好不容易有机会了,不把这倭国直接灭了,那就太对不起大众了!

    朱元璋瞥了他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