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第2/3页)

值吗,可我想说这话的人估计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外地人到重庆来初时总不能适应满口的脏话,可实际上并没有恶意的,只是可能和文化来源有一点关系吧,其他地方发方言后面的昵语,在重庆这里昵语却是一句句的脏话。有朋友到重庆来可千万别以为是在骂你,真的好朋友之间才会有这样的语言出来。这种尊重的方式也许奇怪也很难接受,不过这是地方特色。但现在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而普通话里就找不到这样的昵语在后面,所以也不用担心接受不接受的问题。

    旁边的宾馆大厅里已经坐了几位妖媚的女子,说是女子是因为不知道是该说是“女人”还是“女孩”,浓妆艳抹的样子早已经看不出具体的年龄了。夜才刚刚开始,天还没有黑尽,这些人也太“勤劳”了点,也没人会为这个给她们什么奖励的。不管什么“工作”的事都还得一步一步的来,不过“努力工作”总是应该表扬的,要不这么多的人晚上到哪里去消遣呢,国家要保证现金流动的政策有部分还是靠这些在实施流动呢。这种状况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年代才会真的没有。钱总是要花,经济才能够发展嘛,钱都放进银行了,谁来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呢!哈哈,“存在的就一定有道理”这句话在这方面好象体现得特别的明显。只是不知道这存在能存在多久,没有腐败的一天这一切也许就没有存在的道理了。这夜啊,不知道是谁醉了,又是谁在买谁在卖。金钱这可恶的东西总是掌握了很多人的脆弱,甘愿做了金钱的“俘虏”,把心埋葬。当金钱的魔鬼吞噬了灵魂的时候,活着的躯体其实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空壳。真不知道是应该因为失去而可悲还是要为再无牵挂而欢呼,矛盾的并不只是交易的两个人,似乎充满了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不管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黑暗的阴影里。

    到了车站的对面却还是不想过街,还是走走的好,实在不想走的时候再坐车好了,现在的交通工具总是比道路的发展要增长得快得多,谁叫咱是泱泱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呢。尽管天上没有下雨,少了雨丝轻柔的抚摩,但这拥挤的街道和人群里,除了自己的心跳证明自己还有生命以外,周围的人群还能给我一个真实的气息证明我和这个社会的存在。

    大街上的灯火通明和大街背后小巷里的黑暗形成一个很鲜明的对比,这夜已经来临,夜的魅力在这时候开始肆意的张扬着,一张张脸孔在夜的覆盖下变得真实却也有一些可怕。虚伪的笑脸后的阴险总被忽略,毕竟夜魅之中就是有这样那样的凶险才是真实的人性。开店的商家和做小买卖的商贩其实用心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不是市场经济的年代,消费者总是弱者,这定律是永恒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这里似乎是成了一个错误的定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几百年前的诗句到了现在一样的有体现,看看那位翻着垃圾箱寻找着什么的人就知道了,谁也不知道他在找着什么,一口赖以生存的残羹剩饭还是为城市清理着白色垃圾,或许还有什么希望和梦想,谁又真的明白!

    重庆还是有很多的地方特色得以顽固的保留着,这一点在报纸杂志上总时常有争论。旧好像在市中心最繁华解放碑步行街的雕塑中那一个吃着火锅的中年男人。敞着怀摇着扇一脸的憨厚和满足,这是一重庆人吃火锅的时候最有代表意义的样子。可有的人说这影响重庆人对外的形象,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怎么看的,但我认为那不是的,要不罗马城撒尿的孩子是不是也有损罗马的形象呢?这就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到了夜晚的时候街边只要不是繁华路段的地方总有些路边的火锅店生意兴隆着,而虽然有不少的人去了像模像样的餐厅或者饭店吃火锅,但真的兴隆和实惠的还是街边那些小火锅店。据说在重庆每天有上百家的火锅店开业,同时相应的也有上百家的火锅店关门,竞争实在是太大了,就像大多数的东北人都能包一手好饺子一样的,重庆的大多数人也能调制一手好的火锅。但在自己家里怎么也没有在街边的感受那样好,可能在外地人的眼中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就是重庆的本地文化。

    回家的路总是没有什么感觉,或许是我并不在意这会儿的时间流失,可我的脚步却是一直的坚持着惯有的节奏。人的习惯总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就很难改变,再说我也没有想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