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要看野

    看书要看野 (第1/2页)

    看书要看野、记书要记史、做事要做道、做人要做儒!

    这句话本来是和一个朋友在聊天的时候,话说到哪儿,自然说出来。可我没想到的是当这句话在QQ对话框里显示在他的电脑前之后,他居然马上就修改了自己的个性签名,把这段话改成了他的签名。我当时就晕了!因为按照这样的话,这些年来大概自己认为说出的话还算比较经典的浓缩的语言,堆积起来还是有很多了。就像N年前没事自己老是爱记录一些这样的短句,也因此可能对此的思考相对比较多一些,也因此让一些朋友误认为我是学哲学出身的。呵呵,对人的认识大概也可以从这些上看出一点,你的表现基本就会被人以自己的观念去归类。这一归类的结果,你在朋友的心里或者感受中就是这一类型的人了。但愿没有人因为我的表现把我归结为比较差的类型,但这也只是我自己的希望而已,事实上如果没有人把我往差的类型归类,我也不太清楚自己是不是还有那些做得相对不是很好的。

    好了,话匣子一打开似乎就如同洪水一般有覆水难收之势,还是言归正传。

    看书要看野。历来改朝换代总会有新的君主要审视一下前朝,对于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推翻的朝代总会有一些太主观的认识。比如前朝一定是暴政,因为如果不是暴政,那么自己为什么要推翻呢!其实在历史上大家都非常清楚,有时候改朝换代的原因是很多的。为了称霸,为了别的理由都有可能促使政权的更改。但当政的君主却要以此为最大的理由,否则不足以服众,因此总会找出N多的理由来证明自己当政是正确的,修改史料的记载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法而已。由此,正史的很多记载并不能说明或者完全正确的去判断当时朝政的实际状况。而野史却不受此限制,野史大部分最开始的传播是靠老百姓的日常状态开始记录的,比如戏剧、聊天等等。当然也因此会有很多在传播途径中被修改的,但主体的思路却会被保留下来,因此从认识的主体意义来说,看野史比正史在对事物和人物的判断上更具有一些可依据的理由。

    记书要记史。这里的史就是正史了。不管改朝换代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对史记做了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