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为盟主三槐堂主加更)

    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为盟主三槐堂主加更) (第2/3页)

摸出几枚铜钱,塞到年轻人手里,又问道:“为何还有读书声?”

    “去年腊月收留了一个快饿死的读书人,营正和几位队主凑了些粮肉,请他在寨子里教人识字。”

    “有人学?”

    “七八个顽童总是有的。”

    “为何学?帮家里放羊不好吗?”

    年轻人熟练地拿出几扎韭菜,放到船甲板上,说道:“以前没出路,学了没用,现在有出路了,可以学。”

    “何出此言?”

    “陈公出征,随时可能征发我等,立了功,纵使当不了官,亦可在公府当个舍人,领五十亩禄田收成。运气好点的,还能去县里当小吏。”

    “吏员也有人愿意当?”小校惊讶道。

    与一般人认知不同,在这个时候,县吏真不一定是好活。

    因为吏员们直面的是世家、豪族,真没他们耍威风的余地。历史上南北朝某些官员下令解散县吏,都被认为是仁政——有的县甚至有五百多吏员,除极少数滋润外,绝大部分穷困不堪,游走在家破人亡的边缘,经常逃亡。

    所以小校才那么惊讶,难道县吏还是什么好活?

    “当然愿意了。”年轻人卖完韭菜,哈哈一笑,直接走了。

    小校还想多问,却只吃了个后脑勺,有些无奈。

    在人家的地盘上,他还不敢造次,不然一定把这厮抓回来,好好审问,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不过他也算看出点眉目了。

    这些百姓,好像既不是部曲也不是庄客。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依附于哪个坞堡或庄园,就是自种自收、自食其力的百姓罢了。

    真细究起来,有点类似曹孟德击败黄巾后,并其部众,于许下屯田的故事。

    但世事变幻,沧海桑田,昔年曹孟德安置在许都附近自食其力的百姓还有几个?

    不过百年时光罢了,最后一个个不还是成了部曲庄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陈公固然声名赫赫,但他能抵挡得了大势吗?

    “哗啦!”一条鱼挣扎着蹦上了甲板。

    小校目瞪口呆,正经钓鱼没钓到,送上门来的却有一条。

    轻轻抠住鱼鳃后,将此鱼交给了伙夫,着其烹煮一番,然后继续看着岸边的景色。

    远处是一排排规整的房屋,一看就是新建没几年的,因为老房子不可能排得这么整齐。

    房前、路边甚至田埂上,遍植桑树。

    观其大小,基本都是新移栽过来的,稍稍推算一下,便知这些桑树最早也是前年夏天培育的苗,绝大部分甚至是去年春天培育,今年移栽的。

    起码还得等两年才能大量采摘桑叶养蚕啊。

    不过,陈公确实有大毅力,不嫌麻烦,整出了这么个场面。

    小校看着看着,竟然入迷了。

    没有大坞堡庄园掣肘,自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这几年说不定还免租赋,如此稳定个几年,日子定然差不了。

    唯一需要担心的大概就是被匈奴掠夺了。

    没有坞堡庄园庇护,一旦敌军大举入寇,这些散居的百姓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罢了。

    就看谁的刀把子硬了。

    小校十分好奇,打算明年再来看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