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爵位与军制

    第二百零四章 爵位与军制 (第1/3页)

    邵宅内来了数十人。

    除一开始就跟随他出征的官员外,还有提前自平阳赶来的,以及留守洛阳朝廷的官员。

    “晋室不德,政刑荒废,尤以贵爵为最。”在众人都落座之后,张宾作为邵勋的嘴替,率先提及了第一件事。

    司马氏篡位之前,还知道立五等爵分润好处呢,梁国自然不能例外,但又有所不同。

    “前魏之时贵爵只享食封,并无国土。国朝则过宽、过厚,五百余国,皆有封土、官吏,乃国中之国。”张宾继续说道:“仆以为当复汉魏旧制,虚封其地,仅享食邑。”

    事实上,如果食封一万户,拥有此爵位者也不可能享受一万户的租赋。

    大晋朝的政策是享受这一万户租赋的三分之一(折合三千三百户),历史上东晋则变成九分之一(折合一千一百户)。

    到了后面朝代,不玩三分之一、九分之一这种了,出现了“实封”、“真封”的概念。

    “食封”就是写在白纸黑字上的食邑数量,“实封”、“真封”是真正落实下来的食邑数量,之间差距不小,有的人“食封”五千户,“实封”两千、一千乃至几百户。

    其实都是一回事,即理论食邑与实际食邑之间有落差。

    “一等爵曰‘王’,食邑一万户,此为宗室所封,王子若无殊恩,不得封王。视正一品。”

    这种王只有邵勋亲儿子能封,一般是一字王甚至也不是每个儿子都能封王。

    “二曰郡王,食邑五千户,此为宗室降等所封。视从一品。”

    王死后,袭爵之人不一定能直接原封不动地继承王位,尤其是旁支宗室。

    比如邵勋的某个孙子就有可能变成郡王,而不是王。

    历朝历代爵位都有降等承袭的制度,主要原因是为了减轻财政压力。

    “三曰公,食封三千户,此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视从一品。”

    到了公这一级,就有功臣可封了,也有宗室降等为公。

    “四曰郡公,食封二千户,此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视正二品。”

    从大晋朝来看,有一字王,如赵王司马伦,有二字王,如东海王司马越,也有公,如平昌公司马腾,甚至公以下还有。

    西晋诸王以郡为国,赵王、东海王其实是“郡王”(但食邑有可能超过一郡),平昌公则是“郡公”。

    功臣里面最高就是郡公,食封保底三千户,甚至一万户都有,非常慷慨。

    “五曰县公,食封一千五百户,此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视从二品。”

    “六曰县侯,食封一千户,此为宗室降等及功臣所封。视正三品。”

    “七曰县伯,食封七百户……”

    “八曰县子,食封五百户……”

    “九曰县男,食封三百户……”

    爵位的“视某某品”和勋官一样,无官品俸禄,只是一种进秩等级,在各种朝会、祭祀活动时排位所需。

    “诸般细则,尚需完善,今日只是提出此事,诸君回去后可详加参详。”张宾最后说道。

    众人听完,自无异议。

    很显然,大梁朝不可能再像大晋朝那样慷慨,两朝起家的方式就不一样。真要细说,邵梁的爵位制度更像曹魏,但又有变化,毕竟时移世易,不一样了。

    邵勋则细细观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