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了大洋!

    第二章 为了大洋! (第1/3页)

    “这是?”

    “独立团的作战报告?”

    六月十七号夜间,旅部,参谋长将一份文件递给了旅长。

    从参谋手中洁白平整,比国外进口质量都好的印刷纸就能看出来,这必然是独立团交上来的,只有李云龙那边才有这种高质量的纸张。

    但上庄战斗结束只有一天,残余的零星鬼子都还没全部消灭,小鬼子突出一个楞,很多鬼子宁死不投降,不过这也是好事,正好用来训练部队。

    这场战斗,独立团可是整整打了五天,这么短的时间里,独立团就能把作战报告整理出来?

    旅长可不信。

    而且眼前的纸张只有两张。

    一场涉及几千人的战斗,作战报告可不止这么点。

    “不,这是李云龙和赵刚联合提交的申请。”

    参谋长摇了摇头。

    “联合申请?”

    “是什么?”

    听到这个,旅长顿时来了兴趣。

    上次这两人联合申请,结果就鼓捣出一个旅部后勤供应中心,如今每个月能供应五万吨粮食,五千吨猪板油,五万套军装。

    如果不是运输线路被鬼子封锁,运输成本高,整个晋察冀根据地部队和政工人员都足够吃了。

    甚至不久前,还能每个月五万方木材!

    每月五万,每年六十万方!

    这个数额,虽然不如南方和北方的木材大省,但也比全面抗战开始前,晋省每个月消耗的数量多了。

    “加强情报机构建设。”

    参谋长回答。

    接过文件资料,旅长眉头一挑:

    “加强情报机构建设?”

    “这小子胃口挺大的啊!”

    兵马既动,比粮草更先一步的,是情报。

    所以情报机构建设总部很早之前就开始做了,但一直没什么成效。

    原因很简单,

    因为建设情报机构,铺设情报网,提升部队情报能力,需要人力,以及财力,尤其是后者,非常重要。

    然而部队突出一个穷。

    不仅仅穷的稳定。

    而且越来越穷!

    三八年一月初,为了发展根据地经济,对抗日伪的货币战,晋察冀根据地银行建立开始发行边币的时候,作为原始资金的只有三万法币。

    虽然当年的法币还很值钱,一百元能买到接近两头牛,但一个囊括根据地千万人口的银行基础资金只有三万块钱,也着实有些可怜了。

    别说发展情报力量,甚至还要那些在敌后地下奋战的同志向根据地输血。

    而现在,

    在获得李云龙那二十万吨粮食之前,部队想要拿出三万法币,还真有些困难。

    即便当时,一百法币已经只能买到一头小牛犊,还是体质不好的那种,比两头牛价值跌了十倍左右。

    哪怕是现在,有了每月的五万吨粮食,一万吨猪板油,部队吃是够了,剩下的,维持根据地粮食稳定都有些勉强。

    根据地财政状况其实也不咋地。

    根本无力发展情报力量这个无底洞。

    李云龙不可能不懂这些东西,所以这小子既然敢提出这件事,说明,有办法搞钱了!

    而且是大钱!

    “给我接杨村电话。”

    旅长说道。

    因为这次歼灭战,旅部至杨村的电话经过了检修,是通畅的。

    ···

    与此同时。

    阳泉。

    南巷口。

    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