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蝗军: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蝗军: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2/3页)

八路军也不好受,鬼子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弹药消耗很大很大,尤其是手榴弹,还有各种口径子弹。

    所以根据地仓库内的手榴弹和子弹,库存越来越少。

    毕竟独立团一个月的数量,真的不能满足全根据地几十万部队的消耗。

    而为了弥补子弹的不足,减少部队伤亡,部队不得不增加火炮的使用量,导致迫击炮炮弹也开始捉襟见肘,尤其是60和82迫击炮炮弹。

    120重炮,倒是十分充足。

    为此,师部参谋长过来兵工厂,看看根据地何时能自己生产步枪和子弹。

    如果再不能增加弹药数量。

    要么,前线伤亡开始增加,要么,缩减阵地数量,收缩防守,放弃一部分县城给鬼子。

    “我们调试了一部分生产线。”

    张万和回答:

    “目前,已经可以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的四零式冲锋枪,还有毛瑟手枪子弹了。”

    “九八K,捷克式机枪,还有毛瑟尖头弹。”

    以八一杠为原型的八一式步枪是好枪。

    但毕竟是七八十年代的东西,即便零件通用性增强,但制造技术需求远比五十四pps43冲锋枪高,虽然根据地目前设备水平足够。

    但工人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因素依旧有明显不足。

    尤其是原材料限制。

    八一杠需要的钢材质量,制造精度,发射药制造工艺,远比毛瑟步枪和捷克式需求更高。

    再加上部队存在大量的二十式驳壳枪,四零式冲锋枪,大部分部队的战术,也是依托着几种武器为基础设计训练。

    为此,总部最终还是决定,先生产五十四冲锋枪等,技术需求较低的枪械。

    “太好了。”

    师部参谋顿时大喜。

    他来这里,只是例行询问一下,心里没有太大希望。

    毕竟,机器设备过来才多久?

    没想到居然真的可以生产枪械和子弹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

    张万和叹了一口气:

    “我们原材料不足。”

    “原材料?”

    师部参谋长眉头一皱。

    “对,制造枪支的钢材,制造发射药的材料。”

    这个问题,好像短时间没办法。

    虽然百万吨钢材厂设备到位了,化工厂也到位了,但根据地根本没人力把这玩意开设起来,更别说配套的轧钢厂,铁矿石供应厂,以及火电厂。

    初步估计,根据地获得的百万吨钢厂,百万吨的轧钢厂,年产百万吨化肥的化工厂等一套工厂群,就需要五万多人的工人。

    还都是技术工人。

    天哪。

    根据地哪里去搞来五万多熟练的技术工人?

    张万和说道:

    “目前,兵工厂有能力自己制造,合格的枪械所需钢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事电渣重溶炉已经安装到位,大功率发电机等,也调试完毕。”

    “但是我们没有原材料。”

    “电渣重熔炉需要废旧钢材,还需要一些特殊比较稀有的金属材料,这些我们都不够。”

    “鬼子钢轨行么?”

    参谋长问道。

    “行。”

    “废旧钢材其实问题不大,实在不行,我们还能用李云龙的钢筋,拿东西如今每个月有几万吨。”

    张万和一摊手:

    “其实主要的缺口是化工原材料,需要特殊金属材料。”

    “根据地自己多久能生产?”

    师部参谋继续问道。

    “最早也要一年半之后,甚至可能是两年以上。”

    张万和毫不犹豫的回答:

    “工厂目前刚刚选址完毕,位置都还没拿下来。”

    “在哪?”

    师部参谋长好奇的问道。

    听这个口气,好像位置在鬼子的控制区域内。

    “汾河盆地,和关中平原。”

    “难怪。”

    师部参谋长恍然。

    这两个地方,一个在鬼子手里,一个在果脯手里。

    虽然以部队目前的实力,弄过来很轻松,但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全消化,以及建设相关设施,公路啊,铁路啊,需要很多时间。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们需要的铁矿石,还没着落呢。”

    张万和两手一摊。

    “铁矿石?”

    师部参谋长叹了一口气。

    一个能满足年产钢材一百五十万吨钢材厂的铁矿石厂,年产铁矿石至少需要三百万吨。

    而一个年产三百万吨铁矿石的矿场,

    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