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没钱怎么谈合作?(5k求票求追读)

    第222章 没钱怎么谈合作?(5k求票求追读) (第1/3页)

    顾主任听到这个人的名字,眼神微妙了起来。

    “骆总您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人了?”

    “当时开会的时候认识的,对方说是飞行器设计师。”骆垚记得这个人的存在,完全是因为对方在大家都不太理解“玄女”项目的时候,是第一个向他表达出感兴趣的人,所以骆垚记得对方。

    顾主任欲言又止地看了一眼骆垚,说:“骆总,这个人有点特别。”

    特别?怎么个特别法?很聪明吗?”骆垚来了兴趣。

    “额,这个人吧,确实是比普通人要聪明,但他运气总有点特别。”

    “他是一名飞行器设计师,但参与的项目不多,基本上只做做学术研究,你知道为什么吗?”

    骆垚摇头,心想他怎么知道?

    “主要原因在于他这个人有点不走运。”

    “他从小就被送到了福利院,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知道是谁。”

    “好在他比较聪明,也知道他的环境不好,一路努力,为了报答国家给的帮助,就投身在了军事研究院中。”

    “但是,卢松身上很……邪乎。”顾主任找不到其他词来替代,只能这么说了。

    “邪乎?”

    “我们科研人会觉得什么邪乎?”骆垚不明所以地看着对方。

    “他干啥项目,那项目就会失败,算邪乎吗?”顾主任说到这里,也是一脸无奈。

    “骆工,我劝你啊,要想“玄女”项目平平安安的,顺利拿出成果来,那就不要把卢松招到我们的项目中来。”

    顾主任本来也是好心。

    倒不是说他迷信,只是有些时候,有些东西不得不相信。

    这就跟电影电视剧组开拍前都要搞一个开机仪式拜四方的仪式一样,保的是心安。

    举行这种仪式没有用吗?

    反正没举行的剧组确实出了不少事故,久而久之,人们便把拜四方的仪式列为开机仪式第一要事了。

    科研学者按理说不会相信这些,但大家谁都不想项目无疾而终。

    骆垚想了想,要是换作别人,碰到这样的事情,早就避之不及了。

    他倒没有把顾主任的话放在心上。

    他见过卢松,长得倒还端正,做事也有礼貌,还那么信任他。

    骆垚不会为了一个荒诞的理由去拒绝卢松。

    “项目无疾而终?我不信。”

    “麻烦顾主任去通知下卢松,要他准备进入我们的项目。”

    顾主任听到这话之后,就像是被丢进了冰水里面,给冻了个彻底。

    “骆工,这人真的不能要,我们项目本就不容易完成了,现在又添一个卢松,成功的概率不是又低了吗?”

    “骆工,有些话,你不得不相信,别给自己找麻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卢松的加入很有可能对整个项目带来新的变数,顾主任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趋利避害。

    是每个人的本能。

    现在骆垚这样,让顾主任瞬间想起了别人对他的评价。

    天才。

    但是个倔驴。

    他认定的东西很难去改变,很少有人能够说服他。

    顾主任实在有点怕了骆垚,还在那劝道:“骆工,‘玄女’项目好不容易开展起来,我们都应该小心谨慎才是。”

    骆垚“哦”了一声。

    当顾主任以为他要回心转意的时候,骆垚说:“让卢松进来有什么后果我担着。”

    “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在于技术,而不在于玄学。”

    “我希望在我的项目里面,大家以科学来说话,不要整其他的。”

    “卢松有可能只是每次遇到了技术水准一般的项目组,所以才会遭遇每个项目组失败的事情。”

    “这不能怪他。”

    “把一些虚无的事情推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这个做法很蠢。”说完骆垚看了顾主任一眼。

    “骆工,伱要知道,项目失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团队的默契和协作也非常关键。”顾主任试图从团队协作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担忧。”

    “其他人看到卢松的存在也会害怕。”

    “害怕?为什么害怕?卢松能够比他们正在做的电磁实验吓人?”

    “不能因为某个人曾经在其他项目组遇到困难就排斥他,卢松正需要一个更加专业、注重科学方法的环境来展现他的价值,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用科学去评判一个人而不是道听途说。”

    顾主任深深地吸了口气,知道说不过他,只能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骆工这么说,那就按骆工的方式来。”

    “但骆工,如果项目出了问题……”

    骆垚丝毫没在意对方的警告,“有我负责你怕什么?”

    没办法的顾主任,只好把卢松安排进了项目,把他分到了飞行器设计组上。

    组上的人一看到他去了,就觉得大事不妙。

    “不是吧!为什么把这个人给招了进来?就不怕项目失败吗?”

    “这次项目本就压力山大,他来了只会拖累我们!”另一位成员也表达了不满。

    飞行器设计组的氛围变得紧张而沉重,研究组的人对项目的成功充满了质疑,卢松察觉到了这种氛围,好像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他默默地开始投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