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礼物

    第十一章 礼物 (第1/3页)

    两人聊了几句,在唐月雯闪着星星的眼里,姜玉楼离开了学校,小说是写完了,他还是有不少事要做。

    比如买信封,买邮票,以及邮寄的地址等。

    次日,姜玉楼收回了手稿。

    该看的都看完了,是时候投稿了。

    于是,他将手稿塞进信封里,贴上邮票,并且在信封上写下《当代》杂志社收的字样,最后在唐月雯的陪同下一起来到邮局,郑重其事地将信封交给了邮局的工作人员。

    信封交出去后,他心里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一下子轻松了下来。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至于之后小说能否顺利刊发,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从咱们这寄到京城估计得走一个多星期,然后《当代》杂志社的编辑审稿又要忙活一段时间,还有安排排版和刊登的时间,估计最快也得等一两个月才能有消息,你也别太着急了。”信塞进去了,唐月雯出言宽慰道。

    “没事儿,我这才是第一篇呢,能被《当代》的编辑看中固然最好,打回来也没关系,不还有那么多杂志吗?”

    即使是他这本小说,参考的陈中实的原版短篇小说,也不敢说一定符合当下编辑的胃口。

    被拒稿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其实原著小说是短篇小说集,《李十三推磨》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篇,名气是最大的而已。

    既然是短篇小说,那么原著小说字数肯定是不多的,他记得差不多只有七千多字,是从李芳桂的无数故事中,节选了一段,写了出来。

    短篇有短篇的优势,以陈中实的笔力,即使是短篇也能写得引人入胜。

    但是姜玉楼还没那个实力,所以到了他这里,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扩容处理的,分别写了李芳桂青年、中年以及晚年的三个故事,足足写了两万多字。

    虽然还是短篇小说的字数范围,但是也能摸到中篇的尾巴了。

    姜玉楼的心态很平和,他现在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了,并不会急切地期盼成功。

    唐月雯又道:“如果《当代》真打回来了也无妨,我问过我爸了,咱们陕地也有自己的文学杂志,影响力可比新成立的杂志大多了。”

    姜玉楼再次邀请道:“走,咱们在街上逛逛。”

    唐月雯有些紧张,这算是约会吗?

    她木然的点点头,跟在了姜玉楼身边。

    走着走着,姜玉楼自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