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学问要有底气

    第九十一章 学问要有底气 (第1/3页)

    想一想,今年过得还真是多姿多彩。

    从年初他在《当代》发表了人生第一篇小说《李十三推磨》,到如今诗集上市。短短六个月时间,他就赚了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

    而这对他来说,仅仅只是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迈向财富自由之路的一小步而已。

    要是换一个人,现在说不定已经自满了。

    毕竟是万元户啊,偌大的国家也找不出多少来。

    一般人想来,只要不是大手大脚的花销,一辈子都花不完这笔钱。

    可是姜玉楼不会这么想,经历过上一世的他,清楚地明白国内今后的经济会以怎样的姿态阔步向前。

    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但是相应地,货币贬值的速度也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现如今国内最有钱的万元户,不过是后世白领阶层打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他要是就此止步不前,落在后世的名声不会比江郎和仲永好听多少。也许大学毕业能找个不错的单位上班,但也仅此而已了。

    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想到这里,什么样的自满和膨胀情绪都消失不见了。

    姜玉楼拍了拍胸口,感慨道:“只是区区一万多块钱,距离我想要的还差很多啊!”

    现在有些钱,也是时候改变家里的生活了。

    姜玉楼先去了邮电局,把一万多的现金全都取了出来,然后又去了一趟银行。

    他在银行办理了存钱和汇款业务。

    给家里汇了两千块,应该够家里用一段时间了。

    但也只是顶一段时间而已。

    真想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还是要将父母和大哥接到燕京城。

    燕京城可比小小的上河城好太多太多了。

    只是他现在就是个普通的学生,还没有那么神通广大。

    不说生活成本,就说一家人住的地方就是个难题。

    从60年代至今,国内城市执行的都是福利分房政策,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房屋分配形式,一直到接近两千年才取消。

    这个时候分房的主要判断标准是工龄、厂龄、家庭人员的结构等这些非经济性因素,一个单位里经常发生几十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