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钓鱼
第三百五十章 钓鱼 (第2/3页)
们这批人都是从那个特殊年代走过来的,所以谈起以前的经历总会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可是姜玉楼的作品从来不存在这些不满和批判。
谁能想到,这种让他们觉得可惜,觉得姜玉楼思想浅薄不够先进的现象竟然出现了改变。
一个不够亲西方,过于谄媚现在政府的作家竟然出现了改变。
是他几次出国,看到的多了,所以才觉醒了吗?
有心人觉得姜玉楼成了那种可以争取的对象,未来国家想要进步,必然少不了批评家的存在,他也许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呢。
回到这部小说中,处处都有隐喻,处处都有让他们惊喜的东西。
小说中自由这个主题本身已经足够宏大,没想到在明线之下的暗线,姜玉楼表达的却更加的大胆。
在他们看来,《楚门的世界》可读性也许一般,但是思想的先进性,绝对要超过他以往的所有作品。
必须褒扬,必须大大的褒扬。
这部作品似乎对准了这群人的颗粒度,让他们满意的同时,决定纠结力量,在媒体上大加赞扬,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到他们所认为的顽固派已经有所转变,有变成好同志的可能。
以上这些就是媒体上突然爆发出关于《楚门的世界》隐喻的各种讨论,他们甚至恨不得拿着喇叭大声告诉世人,姜玉楼也成了他们的一份子。
姜玉楼最后说道:“行了,大家不要瞎想,我的这部作品真的很简单,就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文学。主题也是简单明了,为了自由,简单的自由,没有任何的异象和象征在里面。”
卫国平砸吧一下嘴,说道:“那报纸上你要做出解释吗?”
“不,最起码现在不行。”
于敏不解,“为什么?”
“还不到时候。”姜玉楼淡淡一笑。
徐向东看着他,若有所思。
……
陕西,甘泉县招待所。
四年多的时间,路谣如今也是个老资格编辑。
自从和姜玉楼燕京一别,回到陕西后,路谣同《延河》编辑部的同事交接一番工作后,就搬到了甘泉县。
之所以离开长安,离开他的工作战线,自然是想要更好地完成那部从79年就开始构思的作品《人生》。
路谣写作时有个习惯,那就是“喜欢一鼓作气,从始至终保持同样的激情”,他最怕的就是“写作过程中情绪被意外的干扰打断”,他会觉得打断的地方便会“留下一块疤痕,即使后来精心修补,也很难再是本来的面目”。
这种习惯即使他来到了环境没有那么优越的甘泉县依旧保留着,这么做有个好处,那就是保存了创作激情,坏处就是有些与俗世脱节。
不过,好在他还有着阅读杂志的好习惯,尤其是姜玉楼的作品,他可以说是每部必看。
《楚门的世界》,这部小说的大名也从其他作家的口中流传到了他的耳中。他很想看看,到底是怎么样一部作品,会让《当代》都为是否刊登而犹豫。
发售那天,他一大早就去书店排队购买。别看这是在小县城,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