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主她为何那样(女尊) 第82节

    妻主她为何那样(女尊) 第82节 (第2/3页)

    薛玉霄瞥了她一眼,心道,等等,我下次换个马甲见你,让你如愿。

    她一直不言不语,李芙蓉却皱眉道:“不求回报,也许就是另有所图,先施以小恩小惠,再从中图谋大事,这种事从春秋以来就不鲜见了,你还真当那是什么好人,八成也会聚众为匪,扰乱安定。”

    薛玉霄:“……”

    好像变聪明了。

    李芙蓉扭过头,忽然发问:“薛将军,你说是不是?”

    薛玉霄被她骤然一问,迟疑片刻,道:“……这些民间组织也不知道有多少,无人支持,不过是小打小闹,不用放在心上。我们还是谈谈鲜卑各个部落的合纵连横如何?”

    五千仞岳上摩天(1)

    第72章

    十数日后,永始七年正月末,行军抵达徐州。

    徐州城内已被鲜卑夏部占领,其军队所过之处,到处劫掠粮食、布匹、器具,将男子掠为奴隶收入城中,以至于偌大一个城池,竟然十室九空,一派凋敝情形。

    沿途过清河时,清河太守备军粮、兵刃等候,交于领兵的桓将军。郡守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少有的爱民如女的地方官员,她并不想让清河郡的百姓受到鲜卑胡族的侵略,哪怕获胜的希望渺茫——从历史上的交手来看,齐朝缺乏骁勇能振士气的将领。哪怕如此,崔太守依旧抱有一丝期望。

    过清河后,越接近徐州城,就愈发显露出百姓流亡的乱世景象。一行人逐渐屏息整肃,没有人能轻易谈笑。营垒驻扎在安全地带,援军一来便与地方防卫商谈了解,安抚百姓。

    驻扎后入夜,众人齐聚议事。

    桓成凤出身将门,此人虽有远见,但她本人并不善于阵前单挑。东齐已经近五十年没有出过一员可以阵前迎战的猛将。按照汉末以来的交战传统,双方擂鼓攻城之前,皆会派出大将在马上单挑,胜者不仅提振士气、而且往往还在双方交涉中能够占据上风,因此渐成传统。

    当然,也有舍弃这个传统的时候。如果主帅觉得麾下没有将领可以迎战,也有可能突然对战攻城。但这样做,难免会受到“非礼也”的指摘。

    “据探子报,拓跋婴麾下除了两千铁浮屠外,算上民兵役妇,总共加起来有一万人左右。真正具备实际作战能力的,大约在五千余人。”桓二受到探子回报,边说边呈递给母亲,“我军四倍于人,即便她们再精锐,难道能攻不下拓跋婴临时占据的一座城池?”

    桓二还年轻,又是将门虎女。她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与兵力有何关联,要说人口,她们马背上游牧放羊的胡族,难道能比得上中原人口?往常数倍于敌的时候并不罕见,依旧没有胜过。”一位中年都尉开口道。

    “铁浮屠战力强悍,人马皆披甲,寻常兵刃难入盔中。她身为皇女,麾下最多也只能拿出这两千精锐,这些重骑兵组建成阵,势如战车,无坚不摧。”萧平雨道。

    这些已有情报,薛玉霄已经差不多都了解过了。就在她沉吟不语时,桓成凤忽然转头望向她,询问道:“小将军有何见解?明日攻城是否太过突然。”

    薛玉霄抵着下颔,慢慢地道:“我们彼此双方都不清楚虚实。战力不高是真的,但兵力数倍于人也是真的。明日即便攻城,也只是彼此试探,她拓跋婴应当会按照从咱们这儿学来的传统,先派将领出城对敌,来减士气、杀威风。”

    此言与桓成凤所想大致相同。桓将军皱眉道:“她知道大齐苦无名将久矣。”

    “此事天下皆知啊。”薛玉霄感叹道,她很快又面露微笑,说,“不过将军尽可迎战便是,她不告而袭,德行有亏,我等收复徐州,占据义理,不能让鲜卑人反过来指责我们。”

    桓成凤看向李氏姐妹。

    两人虽是悍将,但没有跟拓跋婴麾下对垒之前,桓成凤也心中没有把握,她继续问薛玉霄:“你似乎胸有成竹?”

    薛玉霄道:“定战伯的武艺罕有敌手,勇武伯还未请战、便已一身杀气,往日只是天时未到,如今也要换成我们,来杀杀她们的士气了。”

    桓成凤盯着她看了半晌,想起薛玉霄在攻打水寨时的表现,决定相信她的眼光,便道:“好!只可惜你不应战,我真想看一看凯旋侯的能耐。”

    薛玉霄道:“末将不过是督战监斩之人,再者说,若纵观全局,如何能窥出铁浮屠重骑兵的阵型,以谋应对之法?”

    两人的对话并没有避让其他人。众人闻言心中一定——不知道为何,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这样的信任笃定之言,大多数时候都会产生怀疑,但从薛玉霄口中说出,仿佛便是命定天意,令人心中的信赖感油然而生。

    由桓成凤所领的十六卫为中军,李清愁、李芙蓉两人各为左先锋官和右先锋官,率一千亲军、以及左右两军的弓箭手,至于粮草辎重,俱有户部的粮草督运和大司农的幕僚统管。

    既然是试探,便没有尽全力一举而下的意图。众人在夜半议事完毕,各自散去,薛玉霄步出大帐,在寒冬腊月里往手心里哈了哈气,忽然对李清愁道:“明日用枪吧。”

    李清愁闻言微怔:“为何?我的剑术高过枪法。”

    薛玉霄想到原著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