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131节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131节 (第2/3页)
“但是你说苏凉他吧,他训练勤不勤奋?也勤奋,但是他特别地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案,不会追求过度地训练,但是也不会让自己的身体太过轻松。”
“用他的话说,就是‘适当地刺激身体能力的提升’,他说‘我现在的年纪,能力的提升空间还很充分,不必过分追求训练量的增强’。”
……
裴景跟张栋成嘀嘀咕咕地念叨了许多,然后摇头道:“苏凉这小家伙,他脑子里‘科学训练’这4个字算是根深蒂固了,我一开始也觉得他的有些训练量会不会不够大,又有些训练的内容会不会负担太重?”
“总之看着他训练,又跟咱们那个外教埃里克沟通得多了之后,我是觉得,不多学点东西不行。现在各个国家都在讲究科学训练,咱们虽然也提倡,我以前也觉得咱们现在做得不错了,可是还是有差距。”
必须得改。
必须得学。
反正自从带了苏凉之后,裴景就像是背后时刻有人在撵着他跑,他自己还不敢停下来,否则停下来了,等自己带的选手有问题提问的时候,他一问三不知,那算是个什么事儿?
裴景摇头叹气:“反正啊,带苏凉这家伙,可一点都不算简单,那是真的累。”
自己带的选手是个卷王,自己卷生卷死不算,连带着他这教练也卷生卷死。
不过带着苏凉的这半年多时间,裴景觉得收获也是真的多,毕竟苏凉对于自己的每一个技术细节都摸得很透彻,会去下功夫钻研,裴景跟他一块儿研究一些细节的技术调整时,直接取苏凉的训练数据,论文材料都已经整理了几篇出来了。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说起正在进行的四分之一决赛分组抽签。
“也不知道能抽到什么样的签。”
其实说起来,这四分之一决赛的晋级标准比起预赛将近三分之二的淘汰率已经要好很多了,但是相对的,四分之一决赛的选手平均实力也已经上来了。
像是先前预赛阶段赵永嘉那样几乎完全没有国际赛事经验,个人实力也相对一般的选手,在四分之一决赛阶段可以说是不复存在了。
所以说,其实选手们真正的考验应该是从四分之一决赛开始才对。
先前的预赛,像是苏凉、崔昌熙、埃利泽这些选手,在预赛阶段基本上都没有怎么使劲儿,除了1500米的滑行必须要消耗的体能之外,他们的状态大都保存得非常好。
哪怕是孙睿翔、武刚他们,其实在预赛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正有太剧烈的消耗。
而等到四分之一决赛开始,情况就将有所不同了。
四分之一决赛将淘汰掉18名选手,再能在这个赛场上剩下的,就是世界范围内短道速滑1500米的18强年轻选手了。
有不少自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冲击决赛的选手,会在四分之一决赛的时候全力以赴,不惜耗费自己的全部体能,争取一个18强名额。
这对于还想保留状态冲刺决赛的选手来说,必然会是一个额外的体能考验。
可以说,看似简单的每一场比赛,对于选手来说都会面临完全不同的考验和心态、竞技对抗。
***
裴景他们在讨论时,后场晋级到四分之一决赛的选手们也已经拿到了自己的分组签序——不是像国内那样选手自行抽签,而是选手在现场,由现场的工作人员在一台已经设置好程序的电脑上,随机为选手们进行签序的抽选。
这是一种半人工干预的分组抽选,同样已经事先设定好唯一一条规则——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选手不会在四分之一决赛阶段被抽选到同一个分组之中。
在众人面前有一台面朝着选手的电脑屏幕,工作人员抽选时与屏幕的方向是相悖的,无法看到屏幕上的内容。
当工作人员抽选完1组时,会有另外的工作人员负责念出电脑屏幕上的分组名单,同时还有人实时将名单打印出来。
选手在现场亲眼看着自己的名单确认分组。
等到6组的名单抽选结束之后,选手们的6组名单也已经同时张贴到公告区域了。
这种现场抽选,没有什么猫腻可言,纯粹就是看运气。
苏凉在这一次的签选之中运气仍旧很好,跟他同组的不是没有实力强大的对手,但是并没有遇到明显对他不怀好意的南韩选手。
与苏凉同一组的对手之中,实力最强的应该就是他的老朋友——来自加拿大的埃利泽·勒佩奇。
倒是孙睿翔和武刚两人,分别和南韩的崔昌熙和姜延河对上了。
等到他们三人回到华国队的休息室时,裴景和张栋成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他们两人也已经收到了工作人员送来的分组名单,苏凉那一组他们看一眼就放了过去,但是武刚和我孙睿翔两人所在的分组也让裴景和张栋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