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踏上不归路(两章合一)

    第三一二章 踏上不归路(两章合一) (第2/3页)

女子是什么人?”

    武骥没有妹妹,他自幼便跟着父亲出入军营,长大后真正接触,来往最多的女子就是何苒。

    刚好有一家新铺子开张,鞭炮震天,满地红屑,铺子里的人抬着笸箩出来洒铜钱,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或者,更早,早到她跟着何书铭走出善堂的时候。

    何淑婷又回到马车上,马车里装着东西,夜里有随从值夜看管,她睡在车上也很安全。

    何书桥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在善堂里跟着先生读书,每隔一天去武功师父那里学武,做完功课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给自己赚钱买笔墨纸张。

    听到母亲又提起与何苒联姻的事,武骥哭笑不得,他对何苒是真的没有什么想法。

    小梨高兴地说道:“又有新铺子开张了,真好啊!”

    这两成人口,有一部分是出去暂避风头现在又回来的京城百姓,还有一部分则是商人,他们重又看到了京城的商机,不但把生意做到了京城,还在京城置业落户。

    “您能不能.顺路再搭我一程?”

    何苒谈笑间杀人于千里之外,可眼前的少女和她差不多的年纪,却如菟丝花般无所依托。

    政务繁忙,何苒也有一段日子没有出来逛街了。

    他恼恨自己那天为什么要出去,如果他没出去,决不会让二姐跟着大哥走,大哥没有机会卖掉二姐,二姐也就不会杀他了。

    那个姑娘是何淑婷。

    经过大半年的整顿,又有两次官员考,京城终于重新繁华热闹起来,现在登记在册的人数,比起何苒刚进京时增加了两成。

    一路颠簸,何淑婷睡着了,她太累了,身心俱疲。

    “娘是担心有人居心不良,想要趁机接近你,你爹一心想与何大当家联姻,娘也想过了,即使咱们娶不到何大当家,你的亲事也不能草率,娘定要给你找个真心对你好,又能有利于武氏的女子。”

    也就是说,有至少一半人离开了京城,有的是跟着圣驾南下了,还有的则是离开京城去投靠亲友了。

    武夫人仍然没有放松警惕,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武骥离开榆林了,肯定是那个姑娘不知道,以为武骥还要在榆林住些日子,所以还没有出手。

    “好,到了榆林你自行离去。”

    何苒没想到何书铭竟然去了晋阳,而且还死在何淑婷手上。

    武夫人暗中让人跟在武骥身边,只要那姑娘出现,绝不给她接近武骥的机会。

    武骥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什么也没说,转身进了官驿。

    这是在告诉他,她只是搭车,没有非份之想。

    他和很多人一样,但凡是见过何苒在战场上的杀伐果断,就不会再用衡量女子的标准来看待何苒。

    就这样,武骥一行终于回到了榆林,刚一进城,何淑婷便下了车,她给武骥磕了几个头,便快步离去,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

    如果不是何苒的身份摆在那里,他甚至想和何苒称兄道弟。

    桃姑已经派人暗中寻找了,可是没有找到何淑婷的下落。

    接下来的几天,何淑婷都在马车里,到了吃饭的时候,会有人隔着车帘递些馒头包子之类的吃食,晚上到了官驿,她才会出来找地方小解,然后又匆匆回到车上。

    夜幕降临,武骥一行在官驿投宿,何淑婷正要下车,那道车帘再一次掀开,这次递进来的是一身衣裳。

    那天,善堂里的管事找到他,和他讲了大哥和二姐的事,他哭了。

    出了城,他们找到存放马匹的车店,这里除了有寄存的马匹,还有武骥带来的五十亲卫。

    时间一久,武夫人渐渐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自从父亲起兵之后,武骥便很少会留在榆林,尤其是武东明受伤之后身体大不如前,武骥代替他行使兵权,能留在榆林的时间就更少了。

    他想快快长大,他要上阵杀敌,他要立功,他要把功劳全都攒下来,等他的功劳攒得足够多了,他就去求大姐姐,用他的功劳给二姐姐抵罪。

    算了,既然管了闲事,那就再多管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