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高通疯狂围堵,王逸反杀!

    第570章 高通疯狂围堵,王逸反杀! (第1/3页)

    朱长林皱起眉头:“下月初即将投产的M2晶圆厂一期,也是28纳米工艺,能向下兼容,用来量产40纳米芯片吧?”

    乔治叹了口气:“能量产是能量产,但是28纳米的第三方客户订单还有3亿颗,咱们自家的28纳米芯片消耗量也很大。M2晶圆厂恐怕也没有足够多的产能。”

    “并且28纳米生产线,要生产40纳米芯片,需要全部调整参数,这对于一个刚投产的新晶圆厂来说,技术难度不小。而且成本也会高很多!”

    乔治的意思,朱长林明白了。

    28纳米生产线的确可以生产40纳米芯片,但是需要参数全面调整。

    如果是投产很久的晶圆厂,那调整起来容易,可能一周就搞定。

    可M2晶圆厂是下月初才投产,各方面都是从零开始,只有部分技术人员是其他晶圆厂调过来的老员工,其他的都是新技术员,经验有限,那调整起来可能就要半个月,甚至更久。

    而这半个多月的调整期间,都得停产,这样的损失,正缺产能的星逸半导体,根本无力承担。

    更主要的,用28纳米生产线生产40纳米芯片,就像拿着喀秋莎当做RPG火箭筒用,大材小用,成本也高的很。

    “那么说来,一旦台积电停止给我们代工,我们就麻烦大了!甚至生死存亡!”

    朱长林沉声开口:“届时,我们会出现40纳米芯片短缺。为此,不得不面临二选一的局面。”

    “要么无界1代和无界电视A50全面停产,把有限的40纳米芯片,交付给第三方客户。要么拒绝给第三方客户交付芯片,保证自家产品的稳定供应!”

    “但不管哪一种,对星逸科技都是灾难,都是致命打击!”

    “的确如此。”王逸面色凝重下来,看向乔治:“这倒符合高通的作派,情报可靠吧?”

    “很可靠,我花钱从台积电内部高层买回来的。”

    “好,费用公司报销,继续追加资金,务必随时掌握台积电和高通的谈判进度。”

    “放心,董事长,我都安排好了。”乔治道。

    都是半导体圈的,他在台积电那边,也有消息渠道。

    王逸沉声开口:“我们给了台积电月产2000万颗芯片大单,台积电也不想一下子放弃,但高通肯定会给出一系列承诺,比如违约金高通承担,比如追加订单,甚至直接威胁,逼着台积电高通、星逸科技二选一……”

    “眼下台积电还在犹豫中,但高通不会给台积电太多时间,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策略。”

    朱长林点点头:“是啊,若是明年,我们的3G手机大都停产了,即便台积电停止代工,都无所谓。咱们自己的晶圆厂产能足够了,可是现在我们40纳米的手机、平板、电视都在热销,第三方客户还有1.5亿颗40纳米芯片大单,根本离不开台积电代工。若是对方真停止代工,那麻烦大了。”

    乔治也开口道:“我建议立即寻找新的代工厂,做好最坏的打算。”

    王逸思忖道:“寻找新的代工厂,估计没那么容易。”

    “高通既然都游说台积电停止给我们代工,三星那边估计也同步达成了共识。至于英特尔,主要是做PC芯片,暂时没有手机芯片的业务。”

    “中芯国际这边,生产40纳米的存储芯片没有问题。至于40纳米的逻辑芯片生产能力,恐怕还需要点时间,技术授权方面也存在问题。华虹之类的,更不用说。”

    王逸迅速思考:“那么剩下的出路,也就是联芯,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等晶圆厂。”

    “不管台积电如何打算,会不会停止代工,我们都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找新的代工厂。”

    乔治很是赞同:“董事长,我这就联系人,接洽这几家代工厂,进行加单。”

    “嗯,不过估计高通也想到了这一步,恐怕也都事先交代过。先试试再说吧。”

    “这……”乔治眸子都黯然下去。

    一方面,当下高通的影响力,还是不俗的。

    另一方面,星逸科技有自己的晶圆厂,和其他晶圆厂都是竞争关系。

    这种局面下,不管是台积电,还是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都不会为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星逸半导体,得罪一个纯粹的大客户高通。

    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没人会做。

    毕竟高通是只研发芯片,不量产芯片,纯粹的大客户。

    亚洲这边的芯片订单,都是台积电和三星代工。

    但欧美的部分订单,也会交给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等等,都有合作。

    为了竞争对手,惹恼大客户,这不明智。

    毕竟星逸科技的这一波订单,只是暂时的。

    到了明年,星逸科技40纳米产品相继停产,40纳米的芯片需求量都会大幅度下滑。

    到时候星逸科技自家的40纳米产能,就能满足所有需求,根本不会再给第三方订单。

    基于此,各大晶圆代工巨头,更不会为了这点‘临时订单’,冒着得罪高通的风险,给星逸科技做代工。

    这里面的利益得失,很容易盘算清楚。

    果然,乔治联系了一圈,各大晶圆巨头都隐晦地表示产能有限,有心无力……

    王逸并不意外:“果然,高通都提前打过招呼了,这一次,高通做的够狠!”

    “那怎么办?”朱长林眉头紧锁:“难不成要找中芯国际?”

    乔治摇了摇头:“先不说能不能做。即便可以,但他们的40纳米技术,也是引入IBM的,若是给我们做代工,有些困难……”

    星逸科技的40纳米技术和28纳米技术,都是自己的,想生产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想给谁代工,就给谁代工,都是自己说了算。

    但若是用的别人的技术,那就难说了。

    前世,在2019年左右,中芯也开始全面去米化。

    打造不含米国技术,不含米国设备的40纳米生产线、28纳米生产线。

    但眼下还做不到。

    王逸陷入沉思:“中芯国际是一个思路。接下来,要么收购一个中芯国际的晶圆厂,引入咱们自己的40纳米工艺,进行40纳米芯片量产。”

    “要么和中芯国际合作,他们出晶圆厂,我们提供40纳米工艺技术,进行40纳米芯片量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