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粮农合作谈判

    第445章 粮农合作谈判 (第1/3页)

    “厂长,凯瑟琳和戴安娜·奥利温出发了。”

    “根据凯瑟琳传送回来的消息显示,戴安娜·奥利温之所以会被克勃格的人拿捏住,似乎是因为她真的知道些什么,她的父母确实可能从事过类似的工作。”

    “不过,也不排除是克勃格那个叛徒在说谎,为自己的背叛开脱,都有可能。”

    就在凯瑟琳和戴安娜·奥利温随着商队出发之后,早上八点钟王烨刚吃过早饭,就已经坐在了办公室里,然后听到了工作人员汇报的消息。

    “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苏联人终于发现了他们和美国在微电子领域的差距,也多多少少明白了,虽然可靠但是体积庞大的电子管不是晶体管的对手,琢磨着想要改弦易辙了。”

    “只可惜技术积累相当薄弱,一时间难以突破,于是就想着从西方引进技术,最后挑来挑去,就确定了戴安娜·奥利温这个相当有科研潜力的青年科学家。”

    “而之所以找到她,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天赋确实相当强,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父亲是捷克人,而且是航空领域的工程师,参与过英国的重要航空项目,可以通过捏造一些证据,结合曾经双方明争暗斗的内容,诬陷其曾经为苏联服务,盗取英国的航空技术机密,然后以此勒索戴安娜·奥利温?”

    “然而,他们以为他们在杜撰证据,但事实上他们只是杜撰了事实?”

    “时间过去太久了,确实不能排除曾经是不是真的发生过,也不能排除是克勃格的那个叛徒在捏造什么,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听到工作人员的汇报之后,王烨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自言自语的嘀咕了几句,因为王烨自己并不是半导体领域的,再加上现如今这個时代,还属于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前中期,还没有彻底起飞,并且大规模影响世界的时候,所以王烨对于戴安娜·奥利温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只是在一次安全培训会议中,因为聊到了关于科研人员的安全问题,所以负责培训的安全人员提起来过一嘴,用戴安娜·奥利温举了个例子,说戴安娜·奥利温在半导体领域是八十年代新星级别的青年科学家,在半导体科学领域很有影响力,只可惜在83年后半年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属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那种,哪怕到了几十年后的时代,这个人也没有再次出现过。

    又因为在八十年代时,消息传播缓慢,半导体科学领域并不突出,而且是人员失踪而不是死亡案件,导致戴安娜·奥利温的事情并没有被大规模的发酵,知道的人也是非常少的。

    “希望这个戴安娜·奥利温,是个牛人啊!”

    “能够给咱们联合体的的半导体技术发展提供一股强而有力的帮助。”

    “现在咱们的发展速度,还是有点慢啊!”

    说到最后,王烨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现如今这个时代,全球领域的半导体技术,经过几十年时间的积累之后,其实已经到了起飞的前夕,而国内半导体技术的水平,其实是一言难尽的,可能在某些少数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在实验室层面差距不大,但是在工业量产方面差距极大,更不用说其他的更多方面。

    而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曾经的封闭,一方面也是因为曾经的不重视,更重要的还是原本国家就薄弱的技术积累和底子,毕竟国内的技术是从苏联一脉相承的,而苏联一直更相信更可靠的电子管而不是晶体管,所以苏联的技术都不咋样,国内现在刚开放,技术就更不行了。

    但是现如今的苏联,其实也回过味儿来了,开始琢磨搞半导体晶体管,只可惜碰到了和国内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技术积累的不足,导致研发速度极慢,事实上在在曾经的时空中,苏联直到瓦解晶体管技术也没有发展起来,后世被无数网友调侃,苏联押错了宝,事实上苏联可能确实押错了,但是他们也想过拯救一下,但是因为八十年代以后,苏联国力日渐下降,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与之相对的,美国人为首的晶体管技术,越来越发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