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可回收火箭

    第491章 可回收火箭 (第1/3页)

    王烨此话一出,坐在会议室里的一位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的男人,突然挺起了胸膛,表情也变得兴奋了自豪了起来,因为他就是王烨嘴里的周委员,第一个提出来搞煤油液氧火箭的男人。

    “煤油液氧这个方向,确实是比较廉价的。”

    “毕竟老百姓都点煤油灯,虽然此煤油非彼煤油,但是也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但是,这种廉价是有两个前提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研发整体是比较顺利的,而且能达到预定的推力效率,换句话说就是,这个方向虽然可行,但是真的可不可行还不知道,因为我记忆里过去没有人深入的研究过这个领域,如果研究进展缓慢,我们又大量的投入,经济成本就不说了,也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成本浪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前提。”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看起来六十来岁的老师如此说道,这位也是火箭领域的大佬,而他担心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这个方向究竟行不行。

    说白了,过去国内的科技发展,存在很大情况的摸着“XX”过河的行为,不是摸曾经的老师苏联,就是摸欧洲的国家,比如法国和英国之类的,要不就是摸德国,如此情况下起码有一点是确定的,比如美国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美国已经搞成功了,那么我们只要努力,大概率能成功,因为这条路已经有人验证过了,确实是能够走通的,而不是一条断头路。

    但是,煤油液氧这个火箭发动机领域不是,这个领域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似乎都没有深入的搞过,因为找不到相关的数据,连一点字言片语的消息都没有,而这也导致了习惯摸着过河的众人,在没有了目标的情况下,成为了探索者的情况下,对于未来感觉惴惴不安。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联合体内部这种情况还是最少的,因为有王烨的存在,联合体搞过很多比较离奇的产品,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搞的产品,所以大家也普遍的比较认同创新和探索这个角度,而在其他的研究所内,这种情况要更严重一些,比如一个资历不太深的研究人员提出来这种大胆的想法,十有八九的结果就是被否决,一方面本就没有钱,研究所更愿意把有限的金钱,投入到成功率和前途比较光明的领域,一方面大家在找不到可靠的证据时,也很难鼓起勇气冲击这个陌生的领域。

    “没错,这个方向确实需要验证。”

    “但是我认为,应该问题不大,本质上来说,就是热效率的问题,煤油就算是热效率低一点,也就顶多是载荷相对少一点,但是成本低啊!”

    “对对对,一趟不行多跑几趟,说不定总价格还便宜呢。”

    “这可就不一定了,得实验得计算。”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如果这个项目真的成功了,那我们的发射成本,可就太低了。”

    “没错,到时候我们想怎么发,就怎么发,哈哈哈。”

    在一片议论的声音中,刚才发言的那位上了岁数的老师轻轻敲了敲桌子,会议室逐渐安静了下来,他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

    “我继续说,我刚才说了一点,也就是方向的问题。”

    “其实还有第二点,那就是我们的这种液氧煤油火箭想要真正的发挥出最高的价值,做到真正的廉价,必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数量。”

    “过去我们发射火箭,其实只讲质量不讲数量,所以其实没人太过于在乎成本,而液氧煤油的火箭,如果也像我们之前一样,一年发射几次,其实节约的费用并不多,总体的价值也不高,再加上研发和投入的成本,其实比不上常规火箭技术的研发。”

    “毕竟常规的火箭,无论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其实都有军用的价值,而液氧煤油的火箭,我猜这种价值应该不高,毕竟为了军用,我们可就不能再计算成本了,煤油有先天的限制。”

    “然后,我们就又有一个问题了,数量!我们去哪找数量呢?”

    “目前全国一年也发射不了多少火箭,而且就算是我的产品推出了,部委也不会把火箭都交给我们发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