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岁月长(三)

    130 岁月长(三) (第1/3页)

    岁月长(三)

    萧平衍登基时尚未到而立之年,加之国库着实算不上丰盈,帝王私库中的银钱被他挥霍在别处,并未急着为自己修建陵寝。

    这样的年岁,原也不会想着身后事。

    再后来身体虽每况愈下,反倒愈发忌讳起来。

    朝臣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毕竟一旦提及,与咒他何异?

    以至于到如今,竟没有合适的陵寝下葬。

    几方数次商议后,还是由礼部与司天监一同提出,先将棺椁安放在南陵的殡宫之中,及至帝陵修建妥当,再做迁居。

    礼部尚书看了看左边的宗亲,望了眼珠帘后的周皇后,视线最终落在了一直未曾开口的沈裕身上,颤颤巍巍问道:“如何?”

    他老人家一把年纪,历经三朝,就没受过这样的罪。

    只后悔年初没狠狠心,递了折子告老还乡。

    沈裕手中掌着中书,纵然懒得过问此事,也得耐着性子来听。他对上老尚书殷切的目光,颔首道:“诸位若无更合适的法子,不如就依此行事。”

    周皇后亦道:“可。”

    黎王慢悠悠地放下茶盏,肥硕的身体稍稍坐直了些,似笑非笑道:“沈相既发了话,那就这么办吧。”

    话锋一转,又向礼部尚书道,“只是到那时,谁来主祭?总不能是走路磕磕绊绊,话都说不清楚的五皇子。”

    老尚书抹了把汗,公孙玘道:“前朝有过新帝年少,由皇室宗亲代为主祭的旧例。王爷既是宗亲,又是先帝长辈,想来并不介意代劳。”

    “本王去也无妨。只是谁为储君,总没有一直拖下去的道理。”黎王哼笑了声,“公孙玘,你坚称贵妃手中的遗诏系奸人伪造,三司会审这些时日,可有想要的结果?”

    “此事干系重大,更没有稀里糊涂定下的道理。”公孙玘不疾不徐道,“昨日抓到了贵妃曾引荐给先帝的巫医,不日必有定论,还请王爷稍安勿躁。”

    黎王缓缓起身:“那本王就拭目以待。”

    时值阴雨连绵,腿伤复发,沈裕离宫时走得比以往要慢些。

    他并没用内侍伺候,自己撑了伞,缓步而行。

    黎王放慢脚步,打量着他的腿脚:“沈相既是力不从心,何不好好留在家中修养?”

    “有劳王爷记挂,”沈裕注视着伞沿滚落的雨滴,淡淡道,“臣正有此意。”

    两人之间的关系素来算不上好,偶然见面,也不过如这般寒暄两句。可这回,黎王却并没就这么算了。

    他看着不远处的宫门,幽幽道:“你若当真能袖手旁观,就再好不过了。”

    沈裕道:“王爷此话何意?”

    “公孙氏虽曾显赫一时,可近年声势并不如前,如今朝中站在公孙玘那边的,究竟是因他、因周氏,还是因你……”黎王拖长了声音,忽而一笑,“本王可不是傻子。”

    沈裕侧过脸,轻描淡写地扫了一眼。

    细密的朦胧烟雨中,他的神情并没什么变化,目光之中也并无锋芒毕露的戾气,平静得犹如一汪死水。

    只是深不见底。

    黎王脚步一顿,下意识地看向身后,见侍卫亦步亦趋地跟着,瞬间提起的心这才放下。

    再回过头时,沈裕已经走远。

    “即日起,换鱼肠随侍。无论是府中的护院,还是出门时的暗卫,都给我多调些人……”黎王摩挲着拇指上的象牙扳指,不住地吩咐着。

    这些年来他的预感一直很准。

    就在方才眼皮跳个不停,无比真切地意识到,沈裕的的确确是想要他的命。

    公孙玘虽也有聪明才智,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