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家事(2)

    第七章:家事(2) (第3/3页)

看出来,这是借收马之名,强占土地,建立皇庄。不料昨天夜里,有人竟然闯入戒备森然的官府,把那个太监杀了。据说是个本领高强的人做的,取了太监的首级,挂在城门上警告官府切莫胡作非为。

    捕快们很快离开,全家人也聚到堂前,祖父没有多说话,示意大家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大家散去,我则站在他身后,听祖父喟叹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看见我在身边,拍拍我的头,道,“看着吧,这种事情以后还会发生,你一定要学会本领,虽然是太平盛世,但多一些本事,总是好的。”确实如祖父所料,马户之乱从弘治朝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到现在。其实,我一直怀疑是不是四散人做的,却没法去问,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希望有一天能够再见到他!

    不久,朝廷下了旨意,不再追究马户的事,同时,让地方官员对马户进行赈灾,事态方才平息下来。连日来,离家不远的官道上,开始陆陆续续归来逃难的百姓,瞧着他们满面沧桑的样子,以及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流,让我心中满是好奇。我从来没有尝过流离失所的苦楚,更不要说挨饿的滋味。而祖父看在眼里,却是极为痛惜。他让家里人在路边安排桌椅,摆放茶水,甚至煮粥,发放干粮,免费给行人看病。这一举动,无疑让不少人对我家大为感激,甚至官府都想给我家送匾,祖父却一口回绝。

    日子便开始平淡下来,我从十二岁时开始,祖父便开始教我们学医,毕竟是家族赖以为生的依靠。家中医学典籍很多,像《黄帝内经》、孙思邈的《千金方》,以及大明名医戴肃斋的《证治要决》等等,很多很多,而祖传的药方,更是厚厚的几大本。而祖父最为推荐我们看的,却是宋朝宋慈的《洗冤录》。他说此书来于实际,对于各种各样的伤情,都有很好的经验,我们做为医生,应该充分了解病患的根源,所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当时,我确实不理解祖父的话的意思,等到我做了锦衣卫,接触太多犯人,我才渐渐明白。

    同时,祖父督促老叔教我武功,江湖行医,遇到的风险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学些功夫,以备不测。几年寒暑下来,我也算能文能武,认得许多草药,头疼脑热也能开得方子。我虽然经常顽皮,但方子不敢下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丝毫不敢大意。祖父常常盯着我,开始我以为他是不放心,认为张家出了这么一位不着调的子弟,但后来,常听几位叔叔讲,祖父说,张家最有前途的一定是我。我虽然不理解,但被祖父夸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只是父亲见不得我调皮捣蛋,常常一如既往地教训我。

    我从来没敢提四散人的事情,他教我的功夫,我也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展示过。只是四散人的学武技巧,慢慢渗透到我身上,如同捅破一层窗纸,一切都变得一马平川,以至于老叔传授我功夫的时候,常常会惊叹我进步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