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举一反三

    第29章 举一反三 (第2/3页)

你也知道,郡级捕快非县级捕快可比,提拔新人,不但要有荐书,更要接受上官考核审查。”

    大晋王朝,国土辽阔。

    为方便管理。

    共设州、郡、县三级行政区。

    州有刺史。

    郡有太守。

    县有县令。

    均为朝廷直接任命,是真正的朝廷命官。

    哪怕是县令,品级再低,也只能由朝廷任命,太守刺史都不能插手。

    这是很高明的集权管理模式。

    也就是所谓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这模式,除了方便管理,还能分化县丞与州郡之间的从属关系,使县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降低州郡县三个级别行政区上下沆瀣一气的概率。

    毕竟县令是朝廷直接任命,拥有直接上书朝廷的权力和渠道。

    也因此。

    各级行政区之间的官吏提拔晋升,也就略为复杂。

    哪怕是提拔一个捕快,也要走好几道流程。

    举荐、审核、考察等等。

    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另外。

    郡城的捕快与县城的捕快也确实不同。

    县城里的捕快,全是杂役,社会地位很低。

    哪怕是捕头,也没品级,只能在小县城里协助县令处理一些平民间的琐碎杂务。

    也就徐太平是个例外。

    而郡城里的捕快,哪怕是普通捕快,也有朝廷任命书和标准俸禄。

    郡城里的捕头,更有品级,直接就是九品。

    有品,那就不再是吏,而是官,享受大晋王朝官僚体系带来的一切好处,晋升通道也更明确。

    虽然只能在六扇门这个单一的系统内晋升,但也是一条路子。

    当然。

    待遇好,责任肯定也大。

    县城捕快对付的多是普通人。

    可郡城捕快以及捕头,就要面对江湖人、各派修士、妖魔鬼怪等危险分子。

    更高一级的州城捕快、捕头,待遇更好,责任也更重大。

    就一个意思,拿多少好处干多少活。

    大晋王朝不养闲人。

    所以。

    提拔县级捕快和捕头到郡城、州城,也不是上级一句话的事儿,而是要认真审核。

    确认实力、排查奸细、追索祖上、审核品行等。

    毕竟州郡级捕快干的是最危险的活儿,一旦混入居心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